[发明专利]用于GSM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均衡解调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2514.9 | 申请日: | 201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1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付杰尉;邓单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H04L2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gsm 通信 系统 自适应 均衡 解调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均衡解调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GSM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无线通信基带传输中,总的传输特性将会偏离理想特性,就会引起符号间干扰,使得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不可能完全满足无码间串扰传输条件,因而码间串扰是不可避免的。接收机通常采用均衡解调处理来消除符号间干扰,提高了系统接收性能。传统的GSM均衡解调技术是采用固定状态数目的MLSE(Maximum Likelihood Sequence Estimation,最大概似函数估测)均衡解调方法,但是对于信道弥散长度设置过小会影响到解调性能,设置过大则会增加状态数目从而导致计算量增大。
GSM的市区信道环境下其理论信道参数长为4,信道弥散长度为3,解调状态数为23;山区信道环境下其理论的信道参数长为7,信道弥散长度为6,解调状态数为26,因此传统方法中设置固定的理论信道弥散长度为3~6,一般取值为5,能获得需要的性能要求。可以看出信道弥散长度的设置小的话影响到山区信道环境下的接收性能,设置大的话则增加了市区信道环境下的计算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于GSM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均衡解调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自适应地选择均衡调解方法,从而有效地减少解调计算量。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GSM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均衡解调方法,包括:
根据信道参数估计获取的信道参数估计值 ,确定实际的信道弥散长度L;
利用具有最大功率的采样点j′上选取的M个有效信道参数估计值对下采样的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当L≤N时,采用2L个状态的MLSE均衡调解方法对匹配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调解;当L>N时,采用固定2N个状态的DDFSE(Delayed Decision Feedback Sequence Estimator,延时判决反馈序列估计)均衡调解方法对匹配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调解,所述M为估计的信道阶数,N为预设弥散长度。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GSM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均衡解调装置,包括:
弥散长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信道参数估计获取的信道参数估计值,确定实际的信道弥散长度L;
匹配滤波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采样点j′的信道估计值对下采样的信号进行匹配滤波;
弥散长度预设单元,用于在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预设弥散长度N;
与所述弥散长度计算单元、所述匹配滤波单元、所述弥散长度预设单元分别相连的均衡解调单元,用于对匹配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调解;所述均衡解调单元包括比较选择单元,用于在L≤N时,采用2L个状态的MLSE均衡调解方法;在L>N时,采用固定2N个状态的DDFSE均衡调解方法,所述N为预设弥散长度。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GSM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均衡解调方法及装置, 考虑了实际信道的信道弥散长度,根据实际的弥散长度与预设的弥散长度相比较,自适应地选择均衡解调方法,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解调计算量,并且保证了系统接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GSM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均衡解调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确定实际的信道弥散长度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确定实际的信道弥散长度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GSM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均衡解调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用于GSM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均衡解调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用于弥散长度计算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用于弥散长度计算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用于弥散长度计算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用于GSM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均衡解调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S101:根据信道参数估计获取的信道参数估计值,确定实际的信道弥散长度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25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