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基覆铜板用高导热胶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1784.8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3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元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元成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J9/00;C09J1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基覆 铜板 导热 胶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热胶膜,特别是涉及一种铝基覆铜板用的高导热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铝基覆铜板发展非常迅猛,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国家强制推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照明(LED冷光源照明),更使铝基板的需求量剧增。对铝基覆铜板的热传导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铝基覆铜板的结构组成看出,铝基覆铜板是由铜箔,表面处理铝板,电绝缘导热介质层经串联接触而成的电子复合材料。在组成铝基板的种材料中,铜和铝的热传导性大大高于介质层的热传导性,所以电绝缘介质层的热传导性是决定铝基覆铜板热传导性及综合性能的关键所在。因此要生产出高热传导性,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铝基覆铜板,电绝缘导热介质层的设计开发是非常关键的。
现有技术就是在原树脂体系中加入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导热填料来达到提高铝基覆铜板的热传导性,由于人们没有完全搞清楚绝缘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热机理,以及没有解决好树脂体系中填料与树脂相互间的界面问题以及连接方式等问题;不仅没能使铝基覆铜板的热传导性能大大提高,反而影响到铝基覆铜板的基它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铝基覆铜板用的导热胶膜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基覆铜板用高导热胶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缺陷和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铝基覆铜板用高导热胶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制备而成的:
环氧树脂:25-35份;
导热填料:65-75份;
溶剂:30-40份;
固化剂:10-20份。
上述一种铝基覆铜板用高导热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铝基覆铜板用高导热胶膜的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为:环氧树脂28份、导热填料72份、溶剂35份、固化剂15份。
上述一种铝基覆铜板用高导热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铝基覆铜板用高导热胶膜的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为:环氧树脂25份、导热填料65份、溶剂30份、固化剂10份。
上述一种铝基覆铜板用高导热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铝基覆铜板用高导热胶膜的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为:环氧树脂35份、导热填料75份、溶剂40份、固化剂20份。
一种铝基覆铜板用高导热胶膜的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在反应釜内加入环氧树脂、导热填料和溶剂,并且充分搅拌;
(2)向反应釜加入固化剂,使反应釜内的原材料熟化24-48小时,使反应釜内的原材料形成为胶液;
(3)将制备好的待用胶液涂覆到离型载体材料上;
(4)经干燥箱烘焙、收卷制得高导热胶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使铝基覆铜板的热传导性能大大提高,并且还提升了铝基覆铜板的其它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原料配比图。
图2是实施例2的原料配比图。
图3是实施例3的原料配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参看图1,一种铝基覆铜板用高导热胶膜的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为:环氧树脂28份、导热填料72份、溶剂35份、固化剂15份。
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在反应釜内加入环氧树脂、导热填料和溶剂,并且充分搅拌;
(2)向反应釜加入固化剂,使反应釜内的原材料熟化24-48小时,使反应釜内的原材料形成为胶液;
(3)将制备好的待用胶液涂覆到离型载体材料上;
(4)经干燥箱烘焙、收卷制得高导热胶膜。
实施例2:
参看图2,一种铝基覆铜板用高导热胶膜的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为:环氧树脂25份、导热填料65份、溶剂30份、固化剂10份。
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在反应釜内加入环氧树脂、导热填料和溶剂,并且充分搅拌;
(2)向反应釜加入固化剂,使反应釜内的原材料熟化24-48小时,使反应釜内的原材料形成为胶液;
(3)将制备好的待用胶液涂覆到离型载体材料上;
(4)经干燥箱烘焙、收卷制得高导热胶膜。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元成,未经赵元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17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精神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菱镁改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