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超低容量液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9577.9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9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卢镇;黄华;王群利;唐卫;朱华龙;李现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25/04 | 分类号: | A01N25/04;A01N25/06;A01N47/34;A01N53/08;A01N53/06;A01N31/14;A01N43/36;A01N47/38;A01N43/56;A01N41/10;A01N43/90;A01N57/16;A01N47/06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邓晓安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苯甲酰脲类 杀虫剂 容量 液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苯甲酰脲类的超低容量液剂。
背景技术
作为活性组分的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是一类含苯甲酰脲结构的杀虫剂,包括虱螨脲、除虫脲、杀铃脲、氟啶脲、灭幼脲、氟虫脲、啶蜱脲、氟环脲、氟酰脲、多氟脲、除幼脲等,主要通过胃毒、触杀起作用。这类杀虫剂具有相似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几丁质合成,阻碍昆虫正常脱皮,使卵的孵化、幼虫脱皮以及蛹发育畸形,成虫羽化受阻,药效高,作用速度较慢,对多种鳞翅目害虫以及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活性高。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毒性低,在有效用量下对植物无药害,对有益生物如鸟、鱼、青蛙、蜜蜂、瓢虫、步甲、蜘蛛、草蛉、赤眼蜂、蚂蚁、寄生蜂等无不良影响。
现有含苯甲酰脲类的杀虫剂检索如下:
中国专利:CN00101299.1,发明名称:苯甲酰基苯基脲类复配杀虫制剂,该发明为一种苯甲酰基苯基脲类复配杀虫制剂,属农药加工技术领域,由两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复配而成,克服了各单剂的不足,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经不同的加工方法制成悬浮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乳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棉花、小麦、水稻等虫害,具有高效、广谱、无公害的特点。
中国专利:CN02134871.5,发明名称:苯甲酰基脲类与拟除虫菊酯类混配农药制剂,该发明涉及农药混配方法,以苯甲酰基脲类与拟除虫菊酯为主要原料进行混配,产品既保留了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高效低毒的优点,又克服了拟除菊酯类杀虫剂易产生抗性的缺点,提高了药剂施用效果,扩大了药剂的使用范围,延长了药剂的使用寿命,弥补了单剂农药的自身不足,使该类农药尤其适于防治已产生严重抗药性的各类害虫。
中国专利:CN03150266.0,发明名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混合杀虫剂,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混合杀虫剂,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及助剂、溶剂复配而成,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氟铃脲的重量比为1∶5~30,混剂中含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的量为1%~6%,含助剂和溶剂为94%~99%。该发明的产品用于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效、广谱、无公害的特点。
中国专利:CN200510041429.6,发明名称:一种含反式氯氰菊酯和苯甲酰脲类的增效杀虫组合物,该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尤其是一种以反式氯氰菊酯和苯甲酰脲类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该杀虫组合物由反式氯氰菊酯和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两种活性成分以及助剂、赋型剂组成,其中反式氯氰菊酯与苯甲酰脲类的重量百分比为0.1~30∶0.5~30。该杀虫组合物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缓了害虫抗药性,扩大防治谱,杀虫速度快,降低了用药成本,减轻了毒性。该发明可防治农作物上发生的鳞翅目害虫,尤其可用于防治水稻螟虫,其效果高于其单剂使用。
中国专利:CN200810015991.5,发明名称:氟虫腈和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化合物复配组合物,该发明属于杀虫剂组合物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氟虫腈和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化合物,其中氟虫腈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化合物的重量比为40∶1~1∶40。所述的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化合物为氟啶脲、氟铃脲、氟虫脲、氟螨脲、氟苯脲、杀铃脲、灭幼脲和除虫脲中的一种。该发明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且氟虫腈和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不同,不存在交互抗药性,可延缓单用氟虫腈和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所产生的抗药性。该发明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害虫如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以及水稻上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
现有技术中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制剂主要包括乳油、悬浮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性粒剂、诱饵剂等,而其超低容量液剂,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如中国专利:CN200510081634.5,一种农药助剂;中国专利:CN200610010821.9,天然除虫菊素超低容量喷雾剂及静电喷雾防虫方法;中国专利:CN200810008747.6,氟虫腈与甲基毒死蜱、氯甲胺磷复配杀虫组合物;中国专利:CN200910114525.7,一种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超低容量组合药剂;中国专利:CN200910149312.8,一种农药助剂及其应用。这些专利均采用了超低容量喷雾剂防治作物害虫,但目前,国内农业防治病虫害普遍采用常规喷雾法,它是将农药制剂用大量水稀释之后进行病虫害防治,该防治方法存在多方面缺陷:
(1)常规喷雾法工效低,通常人均工效仅为2~5亩/天,难以满足规模化种植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95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