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肠病的药物在审
申请号: | 201110268046.8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8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田启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启旺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8;A61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54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胃肠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肠病的药物,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胃肠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其种类较多,如,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等,其发生多由于个人生活无规律、饮食不当,情志不遂等因素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而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厌食、恶心与呕吐、胃痛、胃胀、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吐血等消化系统症状,同时可伴之以精神方面症状,如,失眠、烦躁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胃肠病以慢性疾病居多,久治不愈,长期反复发作,则有发生癌变的可能。目前,用于治疗胃肠病的中、西药物均较多,但大多适用病症范围较小,且西药还普遍存在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愈后容易复发的缺陷,中药则大多存在疗效不明显的不足。因此,研究开发适用范围广、标本兼治且疗效好的治疗胃肠病的药物显得极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疾病,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标本兼治且疗效较好的药物。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混合制成的:
党 参25-35份,炒白术25-35份,茯 苓25-35份,
半 夏25-50份,厚 朴25-35份,木 香15-25份,
枳 壳15-25份,元 胡15-25份,丹 皮25-35份,
苍 术35-45份,熟 地25-35份,怀牛膝25-35份,
川 断25-35份,杜 仲25-35份,泽 泻25-35份,
山萸肉25-35份,桑寄生25-35份,藿 香25-35份。
本药物中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配比为:
党 参30份,炒白术30份,茯 苓30份,
半 夏35份,厚 朴30份,木 香20份,
枳 壳20份,元 胡20份,丹 皮30份,
苍 术40份,熟 地30份,怀牛膝30份,
川 断30份,杜 仲30份,泽 泻30份,
山萸肉30份,桑寄生30份,藿 香30份。
本发明药物制备时,按规定配比将各原料药混合共研为细末,伴和均匀,包装制作为散剂或装填为胶囊,也可以蜂蜜为粘合剂,将原料药末和蜂蜜混合制作为丸剂。服用方法:每日3次,饭后服用,每次服用剂量中含原料药3-6g,10天为一疗程。病情较轻和初发患者需服用一至二个疗程,病久和重症患者需连用三至六个疗程,可有较好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发明以健脾补肾药物为主,佐以行气止痛药物为辅,以求标本兼治各类功能性胃肠疾病。本发明配方中党参、炒白术、川断、杜仲具有补肾健脾益气之功效,是以为君药,配以茯苓、熟地、桑寄生、山萸肉,以加强健脾补肾,促进机体运化为臣药,并以木香、枳壳、厚朴、元胡行气止痛,以半夏、苍术燥湿健脾,以泽泻、藿香、丹皮渗湿健脾共为佐药,茯苓、怀牛膝以引药归经为使药。诸药合用,可共凑健脾补肾、行气和胃止痛之功效,适宜各类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
本发明药物对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等功能性胃肠病及伴随之失眠、烦躁等精神症状,均具有较好疗效。经选择对173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临床观察,具体结果如下:
(一)一般资料:共收治173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其中男80例,女93例,年龄6-72周岁,平均年龄43.2周岁,病程最短数日,最长20年。
(二)诊断标准:
胃肠疾病多为慢性病,从病理病程上讲,多为生活无规律、饮食不当所致,常以粘膜发炎开始,逐渐发展至粘膜糜烂,甚至穿孔。从症状上讲,以消化不良和疼痛为主要特征并可伴有出血,如,吐血、便血等症状,甚至引起贫血、消瘦和体弱多病。但是各种具体病症的临床表现又有不同。
胃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胀、胃痛、嗳气反酸、日苦无味、面黄肌瘦。
胃溃疡:除伴有胃炎症状外,还伴有胃部经常性疼痛,恶心呕吐、大便常带有黑色、偶有吐血等。
十二指肠炎:消化不良、胃下腹部经常性疼痛,时伴有腹泻等。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加剧,经常腹泻,大便常带有黑色。
除具有上述症状外,所有患者均用胃镜或胃钡餐进一步确诊。
(三)治疗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启旺,未经田启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80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