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扬声器虚拟环绕声的信号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6112.8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2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罗如忠;郑香维;赵龙;张宝雍;王红娟;焦培;马新乐;刘申;赫庆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5/04 | 分类号: | H04R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虚拟 环绕声 信号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四扬声器虚拟环绕声的信号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原始的声道信号,其中所述声道信号包括左声道信号、右声道信号、左后环绕声道信号、右后环绕声道信号、中置声道信号和重低音声道信号;
第一混音器,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左声道信号、所述中置声道信号和所述重低音声道信号,并分别按照第一衰减系数、第二衰减系数和第三衰减系数对所述左声道信号、所述中置声道信号和所述重低音声道信号进行衰减,以及对衰减后的左声道信号、中置声道信号和重低音声道信号进行混合以获得第一声道信号;
第二混音器,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右声道信号、所述中置声道信号和所述重低音声道信号,并分别按照第四衰减系数、第五衰减系数和第六衰减系数对所述右声道信号、所述中置声道信号和所述重低音声道信号进行衰减,以及对衰减后的右声道信号、中置声道信号和重低音声道信号进行混合以获得第二声道信号;
第三混音器,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左后环绕声道信号和所述重低音声道信号,并分别按照第七衰减系数和第八衰减系数对所述左后环绕声道信号和所述重低音声道信号进行衰减,以及对衰减后的左后环绕声道信号和重低音声道信号进行混合以获得第三声道信号;
第四混音器,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右后环绕声道信号和所述重低音声道信号,并分别按照第九衰减系数和第十衰减系数对所述右后环绕声道信号和所述重低音声道信号进行衰减,以及对衰减后的右后环绕声道信号和重低音声道信号进行混合以获得第四声道信号;
数模转换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混音器、第二混音器、第三混音器和第四混音器连接,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声道信号、所述第二声道信号、所述第三声道信号和所述第四声道信号转换为第一音频、第二音频、第三音频和第四音频;
左前扬声器,设置在第一预定位置处且与所述数模转换器连接,用于播放所述第一音频;
右前扬声器,设置在第二预定位置处且与所述数模转换器连接,用于播放所述第二音频;
左后扬声器,设置在第三预定位置处且与所述数模转换器连接,用于播放所述第三音频;以及
右后扬声器,设置在第四预定位置处且与所述数模转换器连接,用于播放所述第四音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扬声器虚拟环绕声的信号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功率放大器,所述功率放大器连接在所述数模转换器与所述左前扬声器、所述右前扬声器、所述左后扬声器和所述右后扬声器之间,用于分别放大所述第一音频、所述第二音频、所述第三音频和所述第四音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扬声器虚拟环绕声的信号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衰减系数、所述第四衰减系数、所述第七衰减系数和所述第九衰减系数相等,所述第二衰减系数、所述第三衰减系数、所述第五衰减系数和所述第六衰减系数相等,所述第八衰减系数和所述第十衰减系数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扬声器虚拟环绕声的信号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衰减系数大于所述第八衰减系数,所述第八衰减系数大于所述第二衰减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扬声器虚拟环绕声的信号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衰减系数为0.5,所述第二衰减系数为0.25,所述第三衰减系数为0.25,所述第四衰减系数为0.5,所述第五衰减系数为0.25,所述第六衰减系数为0.25,所述第七衰减系数为0.5,所述第八衰减系数为0.375,所述第九衰减系数为0.5,所述第十衰减系数为0.3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扬声器虚拟环绕声的信号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为汽车的左前门,所述第二预定位置为汽车的右前门,所述第三预定位置为汽车的后排座位的背面的左侧,所述第三预定位置为汽车的后排座位的背面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61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