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的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4408.6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9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至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658;H01R13/514;H01R13/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韩龙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尤其涉及可利用接地单元与接地连接件的相互结合,使连接器在进行讯号传输时可有效防止电磁波干扰,而达到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以及传输速率较佳的功效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惯用的电连接器(如图12及13所示),其包括有壳体5、分别设于壳体5中并支撑接地端子61的第一与第二针座6、6a、分别设于壳体5中并支撑讯号端子71的第三与第四针座7、7a、多个穿过壳体5且插设各针座6、6a、7、7a间并与各接地端子61导通的插针8、及连接各接地端子61的导通板9;由此,可进行高速率的数据传输使用,并利用各插针8与导通板9的配合导通各接地端子61达到防电磁波干扰。
然而,由于该连接器的各接地端子61以多个插针8与导通板9进行导通连接,因此,不但会增加各接地端子61与插针8与导通板9组装时的难度,且在各接地端子61的制作与各插针8及导通板9的组装时,都必须要有较高的精密度,才能使各插针8与导通板9穿过壳体5与各接地端子61导通,而导致有结构复杂以及较不易于组装的缺点;再者,由于各插针8穿过壳体5的两侧与各接地端子61导通,且各接地端61并未全部连接(即前两支端子与后两支端子分别连接),使得连接器的后端形成开口,而无法有效形成较佳的遮蔽,因此,导致该连接器在进行讯号传输时,并无法有效防止电磁波的干扰,进而影响其使用时的传输速率。
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以使其可达到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以及传输速率较佳的功效,将是本发明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公知连接器的结构改良的缺憾,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以期可达到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以及传输速率较佳的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其借着利用接地单元与接地连接件的相互结合,致使连接器在进行讯号传输时可有效防止电磁波干扰,进而达到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以及传输速率较佳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包含:壳体;多个设在壳体中的接地单元,其分别包括有载板、及多个相互连接且与载板结合的接地端子;多个设在壳体中且并接后位于接地单元间的讯号单元,其分别包括有载板、及多个与载板结合的讯号端子;以及设在各载板上的接地连接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壳体的一端设有插接部,而另一端设有与插接部连通的容置区,使各接地单元与讯号单元以其载板设在容置区内,而让各接地端子与讯号端子的两端分别限位于插接部内与壳体的底部,且使该接地连接件设在壳体的另一端,而该接地连接件包含有长板、及多个设在长板的一面上且分别与各接地端子结合的夹持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壳体一端可设有一与容置区连通的插接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壳体一端可设有两个上下排列且与容置区连通的插接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接地端子包覆在载板中,而各接地端子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载板的一端面及底面,并在各载板的另一端设有供接地连接件结合的缺口部,且各接地端子之间以连接部加以串联呈网状,而其中一个连接部延伸出缺口部且供夹持部夹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接地端子包覆在载板中,而各接地端子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载板的一端面及底面,并在各载板的另一端设有供接地连接件结合的缺口部,且各接地端子设在呈片状体的连接部上,而该连接部上设有延伸出缺口部且供夹持部夹持的延伸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各讯号端子包覆在载板中,而各讯号端子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载板的一端面及底面,并在各载板的另一端设有供接地连接件结合的缺口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各夹持部分别具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弹片体,各弹片体呈弯折状,且各弹片体的中央处活动接触。
由此,本发明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可利用接地单元与接地连接件的相互结合,使连接器在进行讯号传输时可有效防止电磁波干扰,而达到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以及传输速率较佳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4为本发明图3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5的A-A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外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至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至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4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器
- 下一篇:一种液晶光栅及3D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