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路灯无线控制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2842.0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大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大江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路灯 无线 控制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路灯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路灯无线控制系统;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智能路灯无线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路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已经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刻与人们的生活同在。同样也成为一个耗能大户,据初步估算,全国每年在路灯上的电费达数百亿,消耗足以惊人。据测算中小城市在深夜10点以后、一般城市在深夜12点以后、大中型城市在深夜2点以后路上已经很少有行人车辆,一般小区在九点以后也已经不再有人出入,再开着路灯或全亮度亮着是对能源的大量浪费,因此智能灯光被提上日程,成为节能减排的又一良策。采用广布的传感器探测车辆人员的流动进而计算出应该打开的灯或增亮的灯,进行亮灯范围的控制,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智能灯光控制方式一般有集中控制方式、以及并行控制方式。
集中控制方式的缺陷在于,集中控制的算法复杂,安装麻烦,系统不稳定,且浪费资源。
并行控制方式的缺陷在于,两个相距较远的发射器同时发射时会发生干扰,影响系统的安全性。比如,两个相距800米的发射器A、B,发射一个数据的时间是10ms。假设某一时刻发射器A探测到物体并发射开灯信号,而在发射器A发射5ms后,发射器B探测到物体并发射,但是800米外的发射器B无法知道发射器A正在发射,所以他也会发射信号,那么在他们中间的叠加部分就不能准确接收信号,就会相互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路灯无线控制系统,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增强抗干扰能力,并系统可以多机同时发射信号。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智能路灯无线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增强抗干扰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路灯无线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若干节点单元,各节点单元包括:
时间同步器,用以进行节点单元的时间同步,使得整个系统的所有节点单元时间同步,统一系统时间;
无线装置,包括无线接收器或/和无线发射器;无线接收器用以完成无线信号的接收,无线发射器用以完成无线信号的发送;
控制器,连接所述时间同步器、无线发射器,用以控制所述无线发射器发送无线信号;
系统统一设定周期时间内无线信号的发射时刻点,并设定每个发射时刻点发射的内容或类别,通过发射时刻点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无线信号,实现不同的功能;
各节点单元只有在控制器设定的时刻点才能发射相应的无线信号,并且各个需要发射信号的节点单元在同一时刻发射的无线信号内容或无线信号类别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时间同步器通过卫星授时实现时间同步;或者,时间同步器通过手机基站授时实现时间同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时刻点包括:起始信号点、信号转发点、信号转发结束点、开灯信号点、关灯信号点、增亮信号点;
所述起始信号点用于在传感器探测到车辆或/和人员后,无线发射器在起始信号点发射增亮信号,其他单元如果在起始信号点收到增亮信号,则按照系统统一的算法在算法指向的信号转发点转发增亮信号;
所述信号转发点是指如果在该点收到增亮信号则按照系统统一算法在其他信号转发点发射增亮信号;
所述信号转发结束点是指如果在信号转发结束点收到增亮信号,就不再转发增亮信号;
所述开灯信号点是指在该点转发开灯信号,或在该点收到信号就打开灯;
所述关灯信号点是指在该点转发关灯信号,或在该点收到信号就关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时刻点还包括附加功能点,用于后期自定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节点单元转发的信号分为单次转发方式、半持续转发方式、持续转发方式;
所述单次转发方式是在收到信号后只转发一次;
所述半持续转发方式是在收到信号后持续转发,直到在单次转发点收到信号;
所述持续转发方式是在收到信号后将连续转发,直到转发算法指向转发结束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节点单元转发的信号与收到的信号相同,或者不同,但同一系统在同一时刻所有发射信号的无线发射器发射的信息内容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全部节点单元均设有传感器;或者,部分节点单元设有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大江,未经徐大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2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平板显示器低成本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