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菌株CHS55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2132.8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9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明;许泉;郑丽;郭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大生物源农药创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3/00;C12R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素卿 |
地址: |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黄瓜 白粉病 霜霉病 菌株 chs55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温室大棚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生防菌株CHS55,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专用于黄瓜叶部的霜霉病和白粉病无公害防治。
二、背景技术
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是温室大棚黄瓜叶部最常发生的两种真菌病害它们的病原菌都为专性寄生菌,且对寄主植物的专化选择性很强,其孢子囊可随风雨、黄瓜甲虫、农器具等进行传播,都是一种主要的气传病害。
随着我国温室大棚面积急剧增加,反季节黄瓜大棚栽培种植大批量出现,使得其病菌一年四季可以侵染黄瓜;发病严重时,全叶呈黄褐色干枯,最后导致植株干枯早死,缩短收瓜期,严重影响黄瓜产量,损失可达20%到60%,此病害是温室大棚影响黄瓜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此病害农民主要是依照经验来喷施化学药剂,一周喷施一次化学药剂,但抗性产生的速度非常快,目前不少商家把目光转移到绿色、生态产品生物农药上,但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开发阶段,登记注册的微乎其微。且因两种病原菌是活体寄生菌,大多完成简单的室内测定试验,在我国主要黄瓜栽培区进行日光温室或者露天试验药效广谱性测试的生防研究微乎其微。综上所述,开发新的、更为高效和安全的微生物杀菌剂控制黄瓜霜霉和白粉病的发生是提高社会生产总量的需要,同时更是农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号社会发展需求。
三、发明内容
1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对黄瓜霜霉病有较高防效的生防制剂的现状,提供一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单一生防菌菌株及其菌剂,该菌剂对其防效可达到60%以上。
2技术方案
防治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生防菌株CHS55,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于2011年7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4738,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中科院 微生物研究所。
生防菌株CHS55用于制备生防菌剂的方法为:
所述生防菌株CHS55接种到LB培养液中32℃培养250rpm振荡培养,12~16小时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分别取样测600nm处的OD值,测定过程中以未接菌的培养液来调零;
2)当培养至OD值在0.5~0.8之间时,将种子菌液以1∶500体积比加入装有发酵培养液的200L发酵罐中,32℃250rpm振荡培养20~24小时,发酵液pH值维持在7.0,溶氧量20%,通气量5-7m3/小时,罐压0.05-0.1KPa,然后6000rpm离心10min,每1000ml培养液获得13~16g湿菌,每克湿菌含4×1010~1015个菌体,取湿菌与菌体保藏液按1g∶40ml配成菌剂,成品中活菌总浓度为1×109~1×1012CFU/ml。
其中:
1)种子培养液LB配方:氯化钠10g/L,胰蛋白胨10g/L,酵母浸粉5g/L,调节pH值为7.2;
2)发酵培养液配方:麦芽糖1.2g/L,玉米粉3.2g/L,黄豆粉3.2g/L,胰蛋白胨2.0g/L,二水氯化钙0.5g/L,一水硫酸锰0.5g/L,磷酸氢二钾1.0g/L,调节pH值为7.0;
3)菌体保藏液为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还含有浓度为0.001mol/L的Tween2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菌剂稀释100-1000倍后在黄瓜移栽后4叶期开始进行喷雾处理或者喷灌处理,在天气因子适合黄瓜霜霉病流行前期,10d/7d一个间隔周期使用一次,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可分别达到为62.31%和65.79%。在温室试验中后期发现,其对白粉病控制有较强的作用,防效可达到70%以上,且其粗蛋白提取液对黄瓜霜霉病防效可达到70.33%。
3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表现在:本发明是专门针对黄瓜叶部两种病害霜霉病和白粉病病开发的生防制剂。由于是生物制剂,完全没有因化学农药的使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而有利于温室大棚蔬菜的无公害生产,农民可以不用或减少其他化学农药的用量,这不仅可为农民节省开支,而且减少化学药剂的残留,有利于蔬菜的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大生物源农药创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农大生物源农药创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2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用于防治马铃薯甲虫的苏云金芽孢杆菌
- 下一篇:削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