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尿湿检测及便携式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2129.6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扬;刘耕;邱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G08B21/20 | 分类号: | G08B21/2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检测 便携式 报警装置 | ||
1.智能尿湿检测及便携式报警装置,包括检测发射端和接收报警端,其特征是:所述检测发射端包括尿湿检测传感器、延时电路、无线编码发射模块,所述尿湿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延时电路连接无线编码发射模块,延时电路和无线编码发射模块与电池相连;所述接收报警端包括无线解码接收模块、报警模块和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通过充放电保护电路和升压电路连接所述无线解码接收模块,无线解码接收模块的报警信号输出端连接报警模块;尿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经过延时电路的延时再通过无线编码发射模块发射,无线解码接收模块接收无线编码发射模块发射的信号,驱动报警模块报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尿湿检测及便携式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尿湿检测传感器采用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上敷设裸露的检测铜导线和不裸露的传输导线,所述检测铜导线和传输导线连通,传输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焊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尿湿检测及便携式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检测发射端的电池和接收报警端的充电电池均连接有低电压报警电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尿湿检测及便携式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报警模块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发光报警电路、震动报警电路、声音报警电路,其中声音报警电路设有自锁按钮,用于选择是否开启声音报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尿湿检测及便携式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压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尿湿检测传感器的一个焊盘,并通过第一电容(E1)接地,尿湿检测传感器的另一个焊盘接电源(VCC),电压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和通过第三电阻(R3)接电源(VCC),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R5)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发射极和基极之间接第四电阻(R4),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接电源(VCC)同时接无线编码发射模块的输入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尿湿检测及便携式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无线编码发射模块包括:无线编码芯片的输出端连接功率发射电路,所述功率发射电路包括:无线编码芯片的输出端通过第十电阻(R10)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基极和地之间接有第十一电阻(R11)和第一晶振(CY1),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和地之间接有第十二电阻(R12),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通过第一电感(L1)接+5V电压,所述第一电感(L1)两端、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和地之间均接有一个电容,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天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尿湿检测及便携式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充放电保护电路和升压电路包括升压芯片2101A和充放电保护芯片SC8821,锂电池负极接充放电保护芯片SC8821的1脚,锂电池正极接充放电保护芯片SC8821的2脚3脚并通过第十四电阻(R14)接充电器插口的第三脚,充放电保护芯片SC8821的6脚7脚接地,充放电保护芯片SC8821的4脚通过第十五电阻(R15)接地,充电器插口的第三脚通过第三电解电容(E3)接地,充电器插口的第二脚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并通过第二电感(L2)接升压芯片2101A的3脚,升压芯片2101A的3脚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阴极接升压芯片2101A的2脚,升压芯片2101A的2脚同时接+5V电压并通过第二电解电容(E2)和第四电容(C4)接地;充电器插口的第一脚接无线解码接收模块的供电端,充电器插口的第四脚接地,充电器插口的第二脚和第三脚之间有弹片连接,在充电插头插入充电器插口中时,充电器插头的正电源端将弹片抵到充电器插口的第一脚和第三脚连接,断开充放电保护电路与升压电路,并直接为无线解码接收模块提供+5V电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尿湿检测及便携式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无线解码接收模块包括:接收芯片MICRF002和解码芯片PT2272,接收芯片MICRF002的数据输出端接到解码芯片PT2272的数据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未经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21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