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1133.0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0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拓真;牛田耕平;藤村志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形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高效并且可靠地获得成形体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该成形体具有利用冲头按压来形成的突部,该突部相对于开口宽度具有足够大的高度并且具有较大的顶端侧面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燃料电池用隔膜,公知有设置多个微小突部来形成供氢、氧等气体流动的气体流路而成的燃料电池用隔膜。作为该燃料电池用隔膜的制造方法,一般公知有利用冲模和冲头对金属制的板材进行冲压而形成多个突部的方法(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317531号公报)。在该专利文献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例如如图12的(a)所示,利用第1冲压模具106在板材105上形成突出部120,之后,如图12的(b)、(c)所示,利用第2冲压模具107按压突出部120的周缘部内侧而形成突部103。由此,能够使材料在突部形成部位的移动有效地进行,防止板厚减少所引起的裂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的技术中,为了形成突部103至少需要使用2个冲压模具106、107而进行2次冲压加工,从而生产效率较低。
在这里,在上述燃料电池用隔膜中,通常要求通过使突部的高度相对于开口宽度足够大来加大气体流路,并且通过扩大突部的顶端侧面积来提高集电效率。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的技术中,由于使用各冲压模具106、107的冲压加工均为胀形,因此例如如图12的(b)所示那样,板材105在冲模108的基端缘部108a和冲头109的顶端缘部109a的2点之间被拉紧同时延伸,不能使板材105超过材料伸长率地大量延伸。因此,不能使突部103的高度相对于开口宽度足够大,从而难以加大气体流路。另一方面,若将突部103的顶端侧面积设置得比较小,则虽然能够加大突部103的高度而加大气体流路,但难以提高集电效率。另外,除了上述燃料电池用隔膜之外,例如在制造对板材施加冲压加工来形成突部的汽车部件、家电部件等的情况下,渴望使突部的高度相对于开口宽度足够大并且突部具有较大的顶端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并且可靠地获得成形体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该成形体具有利用冲头按压来形成的突部,该突部相对于开口宽度具有足够大的高度并且具有较大的顶端面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提供一种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利用冲模和冲头对板材进行冲压来制造具有突部的成形体,利用上述冲头的顶端面按压上述板材而形成突出部,之后通过在上述冲模的倾斜面和上述冲头的倾斜面之间夹着上述突出部的侧壁同时进行轧制而形成上述突部。
其他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上述冲模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θ1)为15度~25度,上述冲头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θ2)为15度~25度。
其他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合模状态下的上述冲模的倾斜面和上述冲头的倾斜面之间的间隔(s)与冲压前的上述板材的板厚(t)之比(s/t)为0.2~0.8。
其他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以上述冲模和上述冲头自上述突出部的底壁离开的状态轧制上述突出部的侧壁。
根据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利用冲头的顶端面按压板材而形成突出部,之后通过在冲模的倾斜面和冲头的倾斜面之间夹着突出部的侧壁同时进行轧制而形成突部,从而获得具有突部的成形体。如此,在一次冲压加工中,利用胀形而形成突出部,然后轧制该突出部的侧壁而形成突部,因此对突出部的侧壁的轧制使材料有效地移动。结果,能够高效并且防止突部破裂等而可靠地获得如下成形体:该成形体具有突部,该突部相对于开口宽度具有足够大的高度并且具有较大的顶端侧面积。
此外,当上述冲模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θ1)为15度~25度、上述冲头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θ2)为15度~25度时,对突出部的侧壁的轧制使材料更有效地移动,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破裂等而进一步加大突部的高度及顶端侧面积。此外,冲压的按压力不会变得过大,能够抑制施加到冲模和冲头的力而防止它们变形、损伤等。
而且,当合模状态下的上述冲模的倾斜面和上述冲头的倾斜面之间的间隔(s)与冲压前的上述板材的板厚(t)之比(s/t)为0.2~0.8时,对突出部的侧壁的轧制使材料更有效地移动,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破裂等并进一步加大突部的高度及顶端侧面积。此外,冲压的按压力不会变得过大,能够抑制施加到冲模和冲头的力而防止它们变形、损伤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11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