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损释放型防污涂层防污性能的室内评价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57700.5 申请日: 2011-09-01
公开(公告)号: CN102435604A 公开(公告)日: 2012-05-02
发明(设计)人: 金伟;蔺存国;周娟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21/84 分类号: G01N21/84
代理公司: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37104 代理人: 张世功
地址: 266061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污损 释放 防污 涂层 性能 室内 评价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污损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损释放型防污涂层防污性能的室内评价方法,特别是一种以硅藻、石莼孢子等典型污损海生物为目标评价生物,采用室内静态附着与动态冲刷相结合来测试其静态与动态防污性能的室内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生物在船舶表面的附着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采取措施防止海生物污损,对节能降耗,减轻腐蚀均具有重要意义。在船壳表面涂装防污材料是解决生物污损问题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随着含有机锡、氧化亚铜防污材料的逐渐被禁用和限用,发展对环境友好的新型防污材料势在必行。污损释放型防污材料是利用材料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等特性,通过减弱污损海生物在涂层表面的界面吸附作用进行防污的一类涂层,如CN101818024A(申请号为201010142998.0)、CN1388196(申请号为02138736.2)等专利公开的污损释放型防污材料,由于不存在材料的消耗和防污剂的释放,因此成为长效环保防污材料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其防污能力、防污寿命以及环保性能已在应用中逐渐得到了认可。防污性能的评价是防污材料开发、应用过程中极为关键的内容,传统防污涂料是通过控制防污剂的有效释放,以达到杀死或驱避污损海生物的防污目的,如专利EP-A-51930、专利CN101805546A(申请号为201010135154.3)、CN101531841(申请号为200910030819.1)、专利CN101525508(申请号为200810008066.X)、专利CN101485321(申请号为200810072406.5)等所发明的含有机锡、氧化亚铜或有机防污剂的防污涂料。这类防污涂料的室内评价方法有GB/T6824-2008船底防污漆铜离子实海渗出率测定法,ASTM D6442-06(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Release Rate From Antifouling Coatings in SubstituteOcean Water)和ASTM D6903-07(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Biocide Release Rate From Antifouling Coatings in Substitute Ocean Water)。然而,由于防污机理的不同,以上这些防污性能的室内评价方法并不适用于污损释放型防污材料的防污性能评价,还需要开发新的室内评价方法。专利CN1793910A(申请号为200510104756.1)提出了一种防污涂层防污性能的室内挂板评价方法;Callow等利用自旋喷射水装置或水渠冲刷装置,在一定的水流冲击或剪切力作用下,通过测试硅藻或石莼孢子的脱除率来表征其在防污涂层表面的附着力,以附着力的大小对有机硅防污材料进行评价;Rittschof和Jongsoo等以成体藤壶,采用再附着的方法评价防污材料的防污性能,以藤壶附着强度的大小作为评判依据。但现有的这些室内评价方法只能表征污损释放型防污材料对单一污损海生物的防污能力,评价结果经常因目标评价生物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即评价结果误差大;同时由于欠缺室内评价与自然环境条件下防污数据相关性规律的研究,其数据可靠性较低,难以用于污损释放型防污材料防污性能的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针对防污剂渗出型防污涂料的室内防污性能评价方法不适用于污损释放型防污材料评价的现状,设计建立一种容易操作、快速可靠的室内防污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室内硅藻、石莼孢子的静态附着与动态冲刷试验,对硅藻、石莼孢子的评价结果设置权重系数来评价污损释放型防污涂层的防污性能,实海挂板验证试验证明,该方法的可靠性较高,评价结果能够如实反映防污涂层实海防污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污损释放型防污涂层防污性能的室内评价方法包括静态防污性能评价、动态防污性能评价和确定权重值三个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77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