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损耗低的电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6844.9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0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扬;吴逢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特波电机有限公司;上海川也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0 | 分类号: | H02K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林炜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损耗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损耗低的电动机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运行时从电系统吸收电功率,向机械系统输出机械功率。电动机的工作效率较高,又没有烟尘、气味,不污染环境,噪声也较小,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商业及家用电器、医疗电器设备等各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提高电动机效率是电动机制造厂商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影响电动机效率的因素主要由铁芯损耗、铜(定、转子绕组)损耗、机械损耗及杂散损耗组成。其中的机械损耗主要由轴承摩擦损耗、轴承润滑脂阻力损耗、风扇的风摩损耗,及装在端盖上的骨架油封与转轴摩擦损耗组成。
如图2所示,现有电动机主要由机壳1’,及分别安装在机壳1’内的定子、转子组成,其机壳1’的前后两端各由端盖2’封闭,其转子固定在一转轴3’上,转轴3’的两端各经轴承安装在机壳1’前后两端的端盖2’上,转轴3’的后端设有风叶4’。现有电动机的前后端盖2’上均设有圆环形的骨架油封6’,每个骨架油封6’的内圈抵住转轴3’的周面,以防止润滑油或水从后端盖2’与转轴3’接合部进入机壳1’内腔,但是当转轴3’转动时,骨架油封6’的内圈与转轴3’的周面之间会产生径向的摩擦力,从而产生机械损耗,此摩擦力的功耗与转轴3’的转速、接触面积成正比,会降低电动机的效率,特别是对二极及转轴轴径较粗的电动机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种效率高,且机械损耗低的电动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机械损耗低的电动机,包括机壳,及分别安装在机壳内的定子、转子,所述机壳的前后两端各由一端盖封闭,所述转子同轴固定在一转轴上,该转轴的两端各经轴承安装在机壳前后两端的端盖上,且其后端同轴固定有一风叶,该风叶位于后端盖的后方;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上设有一绕转轴一圈的圆环形凹槽,该圆环形凹槽与转轴同轴且单向向后开放;
所述风叶上设有一绕转轴一圈且向前凸出的圆环形凸缘,该圆环形凸缘与转轴同轴,并伸入后端盖上的圆环形凹槽内,且与后端盖互不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后端固设有一将风叶及后端盖均罩设于内的风罩。
本发明提供的机械损耗低的电动机,通过后端盖上的圆环形凹槽与风叶上的圆环形凸缘的配合,来达到防止润滑油或水从后端盖与转轴接合部进入机壳内腔的目的,从而省去传统电动机后端盖上所惯用的骨架油封,而且风叶上的圆环形凸缘与后端盖互不接触,从而有效降低了电动机的机械损耗,进而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械损耗低的电动机的后部左视剖切图;
图2是现有电动机的后部左视剖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机械损耗低的电动机,包括机壳1,及分别安装在机壳1内的定子、转子,所述机壳1的前后两端各由一端盖2封闭,所述转子同轴固定在一转轴3上,该转轴3的两端各经轴承安装在机壳1前后两端的端盖2上,且其后端同轴固定有一风叶4,该风叶4位于后端盖2的后方,所述机壳1的后端固设有一将风叶4及后端盖2均罩设于内的风罩5;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2上设有一绕转轴3一圈的圆环形凹槽,该圆环形凹槽与转轴3同轴且单向向后开放;
所述风叶4上设有一绕转轴3一圈且向前凸出的圆环形凸缘41,该圆环形凸缘41与转轴3同轴,并伸入后端盖2上的圆环形凹槽内,且与后端盖2互不接触。
本发明实施例降低机械损耗的原理如下:
转轴转动时,转轴仅通过轴承连接后端盖,而且风叶上的圆环形凸缘与后端盖互不接触,减少了传统电机的骨架油封所带来的机械损耗,能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后端盖上的圆环形凹槽与风叶上的圆环形凸缘构成一迷宫式结构,从而有效防止润滑油或水从后端盖与转轴接合部进入机壳内腔,即便有大量水喷到电动机后部,在风罩、风叶及迷宫式结构的挡阻下,能有效避免水进入机壳内腔,其防水效果经测试能达到IP55的防护等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特波电机有限公司;上海川也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特波电机有限公司;上海川也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68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便携式充气伞棒
- 下一篇:双开关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