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芯多扇形区外围多扇形纤芯光纤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6561.4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2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旭东;宁提纲;裴丽;温晓东;李晶;冯素春;杨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036 | 分类号: | G02B6/036;C03B37/025;C03B37/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芯多 扇形 区外 光纤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芯多扇形区外围多扇形纤芯光纤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大功率宽带光纤放大器、激光器、特种光纤领域。
背景技术
掺稀土光纤放大器或激光器采用掺稀土元素(Nd,Sm,Ho,Er,Pr,Tm,Yb等)离子光纤,利用受激辐射机制实现光的直接放大。
每种稀土元素的吸收截面与发射截面都不相同,导致对应光纤的工作波长也不一样。例如,掺钕光纤工作波长为1000-1150nm,1320-1400nm;掺铒光纤工作波长550nm,850nm,980-1000nm,1500-1600nm,1660nm,1720nm,2700nm;掺镱光纤工作波长为970-1040nm;掺钍光纤工作波长为455nm,480nm,803-825nm,1460-1510nm,1700-2015nm,2250-2400nm;掺镨光纤工作波长为490nm,520nm,601-618nm,631-641nm,707-725nm,880-886nm,902-916nm,1060-1110nm,1260-1350nm;掺钬光纤工作波长为550nm,753nm,1380nm,2040-2080nm,2900nm。掺钐光纤工作波长为651nm,
掺不同的玻璃基质的稀土离子,其增益带宽与性质也有差异。例如纯硅光纤玻璃基质的掺铒光纤,其1500nm增益半波谱宽为7.94nm,而铝磷硅光纤玻璃基质的掺铒光纤,其1500nm增益半波谱宽为43.3nm[W.J.Miniscalco.Opt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rare-earth ions in glasses in rare-earth doped fiber lasers and amplifier.New York:Marcel Dekker.2001,pp:17-112]。现有的双包层光纤或者为单掺稀土的,或者为双掺稀土。即使是双掺稀土光纤,也是利用两种掺稀土元素对泵浦源的吸收截面不同,以及两种距离很近的元素能级相互作用,实现一种掺稀土元素吸收泵浦功率,另一种元素受激放大的目的,如铒镱共掺光纤。因此,现有的双包层光纤放大信号带宽通常只有几十nm,当要放大不同的波长信号,且波长间隔超过100nm时,就需要分别配置不同的双包层光纤,再进行信号合并,结构复杂且成本很高。
中国专利号200910236162.4、提出了一种单芯多掺稀土离子区双包层光纤,这种光纤能够实现多波段光信号的放大或为多波段激光的增益介质;然而受到非线性、结构元素和衍射极限的限制,承受的光功率有限,单芯连续波损坏阈值约1W/m2[J.Nilsson,J.K.Sahu,Y.Jeong,W.A.Clarkson,R.Selvas,A.B.Grudinin,and S.U.Alam,”High Power Fiber Lasers:New Developments”,Proceedings of SPIE Vol.4974,50-59(2003)],其光学损坏危险成为实现大功率单模光纤激光器的一大挑战.除了光学损坏外,由于大功率光产生的热也会损坏光纤,甚至会最终融化纤芯。
多芯光纤激光器实现单模输出,已经得到实现证实。文献中采用的多芯光纤有效模场面积达到465μm2[Vogel,Moritx M,Abdou-Ahmed,Marwan,Voss,Andreas,Graf,Thomas,”Very large mode area single-mode multicore fiber”,Opt.Lett.34(18),2876-2878(2009)]。然而这种单模激光器采用的多芯光纤,对光纤纤芯的芯径以及相邻纤芯之间的距离需要精确的设计,对光纤纤芯之间的距离的容许误差小,批量生产成品率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65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