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喷嘴冷却性能的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5200.8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9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廖慧;伍成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喷嘴 冷却 性能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轧金属板带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热处理工艺中,一种气体冷却装置 的冷却性能实验测量方法,用于金属热处理工艺中气体冷却装置的研究开发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各产业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金属板热处理的工艺要求越来越严格,在 热处理过程中,为了得到一定机械性能和良好表面特性的金属板带产品,需要将金属板加热 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用气体喷吹冷却方法,并严格控制冷却速率在工艺许可的范围内。因 此,为了开发适应这种精细的热处理工艺的冷却设备,需要对气体喷吹冷却装置的性能进行 测试和检验,确保适应热处理工艺的需要。但由于热处理往往在特殊气氛(如纯氮气、氮气 与氢气混合气、纯氢气、氮气与氨气混合气等)中进行,这些气体十分危险或无法通过实验 装置直接测量,因此需要用安全的空气替代,并将测量到的空气的数据,换算成工程原型中 真实的工作气氛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体喷嘴冷却性能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可对气 体喷嘴冷却性能进行离线测量,且操作简便,安全性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体喷嘴冷却性能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气体喷嘴冷却性能的测量系统的准备:气体喷嘴冷却性能的测量系统由供风系 统、气体喷嘴、电加热系统和测量系统组成;供风系统包括风机2、第一蝶阀3、流量孔板4、 风箱5;风箱5的进风端由第一风管与风机2的输出口相连通,第一风管上设有第一蝶阀3 和流量孔板4;风箱5的出风端设有气体喷嘴组,在第一蝶阀3与风机2的输出口之间的第 一风管上连接第二风管,第二风管与放散器16相连通,第二风管上设有第二蝶阀21;
电加热系统由变压器12、可控硅调压器13、铜排线缆14和电加热平板15组成;变压器 的输入端与380V的交流电源11相连,变压器的输出端设有可控硅调压器13,可控硅调压器 13的输出端由铜排线缆14与电加热平板15相连;电加热平板15位于气体喷嘴组与测量系 统的测量黑箱的开口端之间;
测量系统由测量黑箱与红外热像仪10组成;测量黑箱的一端为开口端并朝向电加热系统 的电加热平板15,测量黑箱的另一端设有热像仪观测孔9,热像仪观测孔9外侧设有红外热 像仪10;
第二步,喷嘴冷却的空白实验:不启动供风系统,打开交流电源11,启动可控硅调压器 13,将电压逐步调高,电流通过铜排线缆14和电加热平板15构成的加热回路,将电加热平 板15加热;测量者通过红外热像仪10观测电加热平板15的表面温度变化,直到其电加热平 板15的板面平均温度达到实验设定值(实验设定值,由实验员根据工程原型中被冷却的热金 属平板的温度范围、电加热平板15的耐温能力以及红外热像仪10的最佳测量温度区间,综 合考虑后确定;可仅取上述三者的交集区间的中间值,进行一组实验;如需要提高实验测量 结果的可靠性,可在上述温度区间的交集中,每隔20℃~30℃取一温度设定点,进行多组实 验,然后将多组实验结果进行曲线回归);电加热平板15稳定在温度的实验设定值后,测量 整个加热回路的电流和电压值;其中电压值可以通过可控硅调压器13自带的电压表测得,电 流值可以使用钳表电流计测得;重复测量电流电压值超过3次,两次间的间隔不少于5min, 将每次电流值I0和电压值V0记录下来,其乘积的平均值P0(即加热功率)作为无喷嘴强制 冷却时的系统散热量;
第三步,先关闭电加热系统,启动供风系统;在气体喷嘴冷却性能的测量系统使用之前, 需要首先启动供风系统,并采集风箱5的空气流量数据;逐渐加大主回路上的第一蝶阀3的 开度,直至流量孔板4测得的气体流量达到实验设定的气体流量(实验设定的气体流量,应 保证在此流量下,气体喷嘴处的雷诺数Re与工程原型中的喷嘴工作时的Re偏差在±20%以 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52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