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日光捕捉光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2351.8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3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阳艾利;黄国和;李中;张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7/182 | 分类号: | G02B7/182;G02B7/00;G02B17/08;G01C13/00;G01W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日光 捕捉 光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坡面降雨径流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日光捕捉光照系统。
背景技术
气候环境变化引起流域降雨和径流的变化,使得流域水文情势演变日益显著,进而出现一系列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及洪旱灾害。因此迫切需要深入认识流域气候环境因素与流域水文过程的响应关系,以提高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预报水平,保证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而长期野外观测水文、气象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需要中试系统研究流域重点控制断面的水文、气象过程。水文过程中冠层截留、蒸散发等深受下垫面植被影响,而植被的生长条件之一是靠光合作用,由于室内缺少阳光,植被生长和维护都很困难,模拟太阳光照系统可以全天候地将阳光撒向指定的植被上,从而尽可能的模拟流域现实。但是由于市场定位高端、配件成本高昂等原因,导致太阳模拟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进口太阳模拟器要数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国产能达到3A级的太阳模拟器也要二三十万,高昂的价格阻碍了国内流域水文过程基础研究。太阳光导入系统作为一种节能、绿色的产品,能够自动跟踪阳光,通过光纤传输阳光,实现光照控制。事实上,太阳光是多模式多波长的光束,太阳光在光纤中传输会衰减掉,这种形式得到的太阳光滤除了适合植物生长的红外线,不适合植物生长发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日光捕捉光照系统,以实现在同一系统内完成太阳光的自动跟踪、采集捕捉、复合传输和定点投放,从而实现虚拟现实,提高坡面降雨径流中试系统的模拟效果。
一体化日光捕捉光照系统,采光板1分别与伺服系统6和多路卡塞格林氏反射镜2相连,多路卡塞格林氏反射镜2分别与滤光片3和衰减器4相连,滤光片3和衰减器4与复合轴光学系统5相连,复合轴光学系统5分别与角度控制器7、功率控制器8和波长选择器9相连,功率控制器8与光线投射10相连。
所述复合轴光学系统5由内反射椭球镜11、第一平面镜12、第二平面镜13、凸透镜14、第三平面镜15和扩束镜16组成;内反射椭球镜11置于第一平面镜12和第二平面镜13之间,凸透镜14置于第二平面镜13下方,凸透镜14下方为第三平面镜15,扩束镜16置于第三平面镜15的一侧。
所述伺服系统6由伺服电机17、减速器18、处理电路19、光敏电路20、电源电路21、比较电路22和控制电路23组成;伺服电机17与减速器相连,光敏电路20依次与电源电路21、处理电路19和伺服电机17相连,比较电路22分别与电源电路21和处理电路19相连,控制电路23分别与光敏电路20、电源电路21和比较电路22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紧凑,科学合理,易于安装,设备操作简单,便于流动作业;光源辐射通量的聚光效率高且辐照分布均匀;能配合不同实际日光强度的需要,在日光捕捉系统中控制采光板的面积和数量,在控制投放光照系统中变化日光投放量、投放点,平稳计量、控制适当;系统实现全自动操作,运行安全可靠,无需专人看管,易于维护及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化日光捕捉与光照系统示意图;
图中,1-采光板、2-多路卡塞格林氏反射镜、3-滤光片、4-衰减器、5-复合轴光学系统、6-伺服系统、7-角度控制器、8-功率控制器、9-波长选择器、10-光线投射。
图2为复合轴光学系统示意图;
图中,11-内反射椭球镜、12-第一平面镜、13-第二平面镜、14-凸透镜、15-第三平面镜、16-扩束镜。
图3为伺服电路系统示意图;
图中,1-采光板、17-伺服电机、18-减速器、19-处理电路、20-光敏电路、21-电源电路、22-比较电路、23-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体化日光捕捉光照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采光板1、多路卡塞格林氏反射镜2、滤光片3、衰减器4、复合轴光学系统5、伺服系统6、角度控制器7、功率控制器8、波长选择器9和光线投射10;采光板1分别与伺服系统6和多路卡塞格林氏反射镜2相连,多路卡塞格林氏反射镜2分别与滤光片3和衰减器4相连,滤光片3和衰减器4与复合轴光学系统5相连,复合轴光学系统5分别与角度控制器7、功率控制器8和波长选择器9相连,功率控制器8与光线投射10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23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