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一种致毒物检测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51621.3 申请日: 2011-08-26
公开(公告)号: CN102353738A 公开(公告)日: 2012-02-15
发明(设计)人: 高坤;南志标;陈佳;陈建军;李亚;魏石磊;李彦忠 申请(专利权)人: 兰州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G01N21/33;G01N1/40;G01N30/06
代理公司: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代理人: 张晋
地址: 730000 ***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豆科 黄芪 多年生 草本植物 一种 毒物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致毒物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由于这类植物粗蛋白和矿物质元素等含量较高,多用作草食动物的食物,其中最典型的是沙打旺,其起源于欧亚大陆,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北亚和北美部分国家,在我国,原产于黄河故道,到上个世纪末,全国约有10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沙打旺营养丰富,粗蛋白和矿物质元素等含量较高,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牧草品种。在我国北方草地畜牧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沙打旺,适应性强,喜温耐寒,耐干旱,耐盐碱,可广泛地播种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区,在治理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和改良土壤等方面亦有重要作用。该牧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当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病后,如沙打旺感染黄矮根腐病后,牲畜进食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中毒反应,其主要表现在可使牲畜的肝脏肿大、产生流产等病症。可见当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病后其植株中有毒性存在,会对采食的牲畜产生毒害或不良作用。这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虽然业界对此已有了解,但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病后其内部有何种有毒物质,以及如何检测这种有毒物质至今尚无具体的报道和介绍。因此搞清染病的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的有毒物质,找出一种可以检测病株的方法对畜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现有技术中至今尚为一个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解决现有技术所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检测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否染病并对采食的动物产生病害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是:先将待检测植物粉碎后用醇与水的溶液或丙酮进行浸取提取,将所得到的提取液浓缩得到浸膏,再将浸膏用水溶解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然后检测萃取液中化合物7,3′-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的含量,根据检测得到被检植物中所含的化合物7,3′-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含量的多少确定被检植物是否属于染病有毒的病株。

本发明的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一种致毒物检测方法,也可以是先将待检测植物粉碎后用醇与水的溶液或丙酮进行浸取提取,将所得到的提取液浓缩得到浸膏,再将浸膏用水溶解后先将浸膏水溶液用等体积的石油醚萃取,所得的水相再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然后检测萃取液中化合物7,3′-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的含量,根据检测得到被检植物中所含的化合物7,3′-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含量的多少确定被检植物是否属于染病有毒的病株。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克服用乙酸乙酯直接萃取时植物中的一些杂质,例如:蜡质、小极性的苯的衍生物、色素等,对检测精度的影响。

上述本发明的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一种致毒物检测方法中可采用气相色谱法或者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或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液用进行检测。

本发明优选的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一种致毒物检测方法中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在检测时,待检测植物粉碎后用乙醇的水溶液进行提取,其中的乙醇水溶液为体积比为60-95%的乙醇水溶液。

经本发明相关的研究表明,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一种致毒物质是化合物7,3′-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DDIF)。本发明相关的研究表明,未染病的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或多或少也是含有DDIF的,但未染病的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所含DDIF极少,不会造成采食的动物致病。但当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病后,其内部所含的DDIF量会明显升高,并足以造成食用的动物发病,甚至中毒。在这一基础上,本发明给出以上的对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的DDIF检测的方法,并给出建议的确定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否染病有毒的数值,即当被检植物中的DDIF的含量达到5‰(质量比)以上时,即可认为植物染病,并足以对所采食的动物产生致病作用。关于这方面的具体内容说明见后续的具体实施方式内容。

本发明可以有效检测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致毒物-DDIF的含量,同时提示本发明可以用于对其它的草本植物中的DDIF含量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胚胎细胞分化图,其中左图为正常蟾蜍的胚胎细胞分裂和早期胚胎发育图,右图为将DDIF稀释后作用于蟾蜍胚胎细胞的细胞图,其中所用样本为非洲蟾蜍。

图2为染病的沙打旺植株中萃取液定容至25mL的色谱图。

图3为正常的沙打旺植株中萃取液定容至2mL的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16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