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轮毂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1288.6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胜之;白神谦太郎;荒木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B60B37/10 | 分类号: | B60B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轮毂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轮毂单元。更详细而言,涉及在供车轮安装的毂轮的轮毂轴的端部凿紧固定有构成内圈的部件的车辆用轮毂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相对于悬架装置旋转自如地支承汽车车轮的部件,使用轮毂单元。图4是示出现有的轮毂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剖视说明图。
图4所示出的轮毂单元51具备:毂轮(hub wheel)53,该毂轮53具有轮毂轴52;内圈构成部件54,该内圈构成部件54凿紧固定于上述轮毂轴52的一端;外圈55,该外圈55配设于上述轮毂轴52的径向外侧;以及多个滚动体56,这些滚动体56转动自如地配设于该外圈55的内周面的外圈轨道55a与上述轮毂轴52或内圈构成部件54的外周面的内圈轨道52a、54a之间。在上述毂轮53的另一端形成有凸缘部57,在该凸缘部57安装有未图示的轮胎的轮以及制动盘等。并且,在外圈55的外周面形成有固定凸缘58,该固定凸缘58用于将轮毂单元51安装在被车辆的悬架装置支承的车身侧部件(未图示)。
驱动轴60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等速联轴器59传递到轮毂单元51。作为传递该旋转驱动力的一种方法,公知有如下方法:如图5详细所示,在用于固定内圈构成部件54的轮毂轴端部的凿紧部61形成花键齿部62(侧面花键(side face spline)),并使该花键齿部62与在等速联轴器59的外圈63的端面形成的齿部(侧面花键)64啮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367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7417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轮毂单元中,通过向与旋转轴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齿彼此的啮合,来经由等速联轴器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轮毂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由上述的侧面花键来传递旋转驱动力的轮毂单元中,能够提高在轮毂轴端部的凿紧部形成的花键齿部的刚性,并且增大轮毂单元的容许负荷扭矩的车辆用轮毂单元。
(1)本发明的车辆用轮毂单元在外圈的内侧隔着滚动体配设有毂轮,在该毂轮的轮毂轴的端部凿紧固定有内圈构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轮毂轴的凿紧部形成有与向轮毂单元传递驱动力的等速联轴器侧的齿部啮合的花键齿部,并且在上述花键齿部的内径侧的齿底形成有凸部。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轮毂单元中,由于在与等速联轴器侧的齿部啮合的花键齿部的内径侧的齿底形成有凸部,因此能够提高构成花键齿部的每个齿的刚性。由此,当由齿与齿的啮合来将等速联轴器侧的旋转扭矩传递到轮毂单元时,能够增大该轮毂单元的容许负荷扭矩。
(2)在上述(1)的车辆用轮毂单元中,优选将上述凸部的高度设定成在与上述等速联轴器侧的齿部的齿的上表面之间能形成规定的间隙的高度。在该情况下,通过形成规定的间隙,在使花键齿部与等速联轴器侧的齿部啮合时,能够吸收该花键齿部及等速联轴器侧的齿部的制造公差,并能够防止齿部彼此干涉。
(3)在上述(2)的车辆用轮毂单元中,优选将上述规定的间隙设定为0.5mm~1mm。在该情况下,能够吸收齿的制造公差,并且能够尽量增大用于传递旋转扭矩的啮合部的面积。
(4)在上述(1)~(3)的车辆用轮毂单元中,优选上述凸部形成在比花键齿部与等速联轴器侧的齿部相啮合的啮合部更靠内径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无需减少传递旋转扭矩的啮合部的面积,也能够提高花键齿部的齿的刚性。
(5)在上述(1)~(5)的车辆用轮毂单元中,优选上述花键齿部的齿的上表面中的内径侧端部附近的上表面,形成为与上述凸部的内径侧斜面共面。在该情况下,通过形成为共面,能够缓和应力集中的情况,并能够提高齿的刚性及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轮毂单元,能够提高在轮毂轴端部的凿紧部所形成的花键齿部的刚性,并能够增大轮毂单元的容许负荷扭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用轮毂单元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说明图。
图2是图1所示出的车辆用轮毂单元的凿紧部端部的放大说明图。
图3是用于在凿紧轮毂端部的同时在该端部形成花键齿部的模型的说明图。
图4是现有的车辆用轮毂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剖视说明图。
图5是图1所示出的车辆用轮毂单元的凿紧部端部的放大说明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12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组件
- 下一篇:用于电子组件的屏蔽且不需要焊接的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