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8009.0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远;李秀丽;樊丽;马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H04L29/08;G06K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妍;朱九皋 |
地址: | 2012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城市 垃圾 分类 处理 监控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
中央处理模块(1);
与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1)通过无线通讯双向连接的卫星定位模块(4);
分别与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1)通过无线通讯双向连接的若干个湿垃圾处理监控系统(2),该湿垃圾处理监控系统(2)实时监控湿垃圾回收箱(21)、区域湿垃圾集中回收站(22)、湿垃圾运输站(23)、湿垃圾运输车(24)和湿垃圾处置厂(25)的湿垃圾处理流程;以及,
分别与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1)通过无线通讯双向连接的若干个干垃圾处理监控系统(3),该干垃圾处理监控系统(3)实时监控干垃圾回收箱(31)、区域干垃圾集中回收站(32)、干垃圾运输站(33)、干垃圾运输车(34)和干垃圾处置厂(35)的干垃圾处理流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垃圾处理监控系统(2)包含:
设置在湿垃圾回收箱(21)上的回收箱电子标签(211);
设置在区域湿垃圾集中回收站(22)内的回收站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24),其与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1)无线连接;
设置在区域湿垃圾集中回收站(22)内,并与其回收站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24)电路连接的回收站传感器(223);
设置在区域湿垃圾集中回收站(22)内,并与其回收站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24)电路连接的回收站电子标签阅读器(221),该回收站电子标签阅读器(221)与湿垃圾回收箱(21)上的回收箱电子标签(211)通过射频无线连接;
设置在区域湿垃圾集中回收站(22)内,并与其回收站电子标签阅读器(221)电路连接的区域处理模块(222);
设置在湿垃圾运输站(23)内的运输站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31),其与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1)无线连接;
设置在湿垃圾运输车(24)上的运输车电子标签(241),其与区域湿垃圾集中回收站(22)内的回收站电子标签阅读器(221)通过射频无线连接;
设置在湿垃圾处理厂(25)内的处理厂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51),其与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1)无线连接;
设置在湿垃圾处理厂(25)内,并与其处理厂无线数据通讯模块(251)电路连接的处理厂阅读器(252);该处理厂阅读器(252)与湿垃圾运输车(24)上的运输车电子标签(241)通过射频无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垃圾处理监控系统(3)包含:
设置在干垃圾回收箱(31)上的回收箱电子标签(311);
设置在区域干垃圾集中回收站(32)内的回收站无线数据通讯模块(324),其与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1)无线连接;
设置在区域干垃圾集中回收站(32)内,并与其回收站无线数据通讯模块(324)电路连接的回收站传感器(323);
设置在区域干垃圾集中回收站(32)内,并与其回收站无线数据通讯模块(324)电路连接的回收站电子标签阅读器(321),该回收站电子标签阅读器(321)与干垃圾回收箱(31)的回收箱电子标签(311)通过射频无线连接;
设置在区域干垃圾集中回收站(32)内,并与其回收站电子标签阅读器(321)电路连接的区域处理模块(322);
设置在干垃圾运输站(33)内的运输站无线数据通讯模块(331),其与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1)无线连接;
设置在干垃圾运输车(34)上的运输车电子标签(341),其与区域干垃圾集中回收站(32)的回收站电子标签阅读器(321)通过射频无线连接;
设置在干垃圾处理厂(35)内的处理厂无线数据通讯模块(351),其与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1)无线连接;
设置在干垃圾处理厂(35)内,并与其处理厂无线数据通讯模块(351)电路连接的处理厂阅读器(352);该处理厂阅读器(352)与干垃圾运输车(34)的运输车电子标签(341)通过射频无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80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甲板粘弹性复合阻尼减振胶板
- 下一篇: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