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随季节变化转变功能的温室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7386.2 | 申请日: | 201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8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齐飞;魏晓明;丁小明;曹楠;周长吉;何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华农农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4 | 分类号: | A01G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1001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季节 变化 转变 功能 温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室,尤其涉及一种可随季节变化转变功能的温室。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日光温室是一种高效节能设施,在当今化石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这种形式的温室土地利用率低(一般在40%以下),尤其是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的机打土墙结构日光温室,对耕地的破坏力巨大,给未来耕地质量的恢复留下很大隐患。此外,传统日光温室冬季生产、夏季闲置,设施的利用率不高(相应的造成土地利用率更低);环境调控能力差(95%以上设施缺乏有效环控手段),在遇到低温和连阴天等不利天气条件时很容易造成损害,室内生产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难以保证;不仅如此,还存在结构简陋的缺点,近年来由于大雪、强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温室结构破坏、温室倒塌的事例屡屡发生。因此,改变日光温室结构,提高日光温室性能已经成为当前设施园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塑料大棚造价低廉,土地利用率相对日光温室高,但在北方地区生产只能实现春提早、秋延后,不能越冬生产。而且,由于环境调控能力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北方地区基本被日光温室所替代,用量越来越少。
现代化的连栋温室(包括塑料温室、玻璃温室和PC板温室等),具有结构可靠性高、环境调控能力强等优点,但建设造价高、运行成本也高,传统的蔬菜种植基本没有经济效益,而且环境调控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做支撑,面对中国的现实条件基本没有大面积发展的市场。
为此寻找一种将塑料大棚土地利用率高、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好、连栋温室环境调控能力强三者优点结合在一起的、可在北方地区实现周年生产,具有建造成本低、环境调控好、生产效率高的新型温室结构,走低碳经济之路,就成为了未来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设施农业发展的潮流。
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公开号为CN148002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向单坡日光温室,该温室南北棚的骨架对称地支撑在后墙的顶部,骨架的另一端分别支撑于在后墙前、后两侧设置的地垄墙上,棚膜扣置于两棚的骨架上构成南、北两个对称的温室;由于南北两个温室共用一个墙体,可以大大节约温室的建造费用,同时使结构受力更加合理。公开号为CN101691822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种植养植循环经济日光冬暖温室,该温室由南北两个棚体组成,向阳棚用于种植,背阴棚用于养殖,两个棚体背靠背布置,并共用一个空腔墙体,该空腔墙体为就地转化种植秸秆、养殖粪便的沼气池。
但是以上两个专利中所描述的温室都存在以下缺点:将南北两栋温室双向排列、共用永久性后墙、设有不透光后屋面,因此夏季存在遮光、通风不畅等问题,影响作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寒冷季节具有良好的保温蓄热功能、炎热季节具有较好的透光通风性能、适合周年使用的温室。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随季节变化转变功能的温室,包括支撑框架和设置于支撑框架两侧的山墙,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透明覆盖材料,在支撑框架下面沿顶部纵向设置有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内设置有可拆卸的隔墙。
进一步地,所述隔墙为两层复合结构,一层为装有蓄热介质的蓄热墙体,另一层为隔热墙体。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墙体和隔热墙体均由一个或多个独立单元结构组成,并且形状与支撑骨架上的空缺区域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为拱形。
进一步地,所述隔墙将支撑框架下方的区域分隔成两个对称的温室。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为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覆盖材料为塑料薄膜、硬质塑料板或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墙体的材质为苯板、聚氨酯板或岩棉。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介质为液态介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撑骨架内设置有可拆卸的隔墙,寒冷季节具有良好的保温蓄热功能,炎热季节可以将隔墙拆除,此时温室类似于大跨度塑料大棚,具有较好的透光通风特性,适宜于作物的越夏生产,实现温室的周年利用。使温室在不同季节通过内部结构的变化,实现设施功能的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华农农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华农农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73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