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封闭固封极柱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1749.1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坚钢;张炜;吴德祥;刘晓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耀华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1533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固封极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网柜的固封极柱,特别是一种中压交流配电全固体绝缘环网柜的固体全封闭极柱。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固封极柱是将真空灭弧室和断路器相关的导电零件同时嵌入到环氧树脂这类容易固化的固体绝缘材料中形成极柱,使整个断路器极柱成为一个整体的部件。现有技术通常仅仅是把真空灭弧室及相关导电零件浇注在一起,但是三工位隔离开关却没有办法和真空灭弧室浇注在一起,这样就严重阻碍了真正意义上的固体柜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全固体绝缘环网柜的绝缘能力较差、防护等级较低、存在安全隐患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绝缘能力、防护等级较高、有效消除安全隐患的全封闭固封极柱。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封闭固封极柱,包括环氧树脂浇注块、真空灭弧室和真空隔离开关,在环氧树脂浇注块内设置真空灭弧室和真空隔离开关,所述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与第一进出线套管连接,所述第一进出线套管位于所述环氧树脂浇注块的侧边,所述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与第一拉杆联动,所述真空隔离开关的静端与第二进出线套管连接,所述第二进出线套管位于所述环氧树脂浇注块的侧边,所述真空隔离开关的动端与第二拉杆联动,所述真空隔离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通过软连接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的上端均伸出所述环氧树脂浇注块。
进一步,所述真空隔离开关的动端与实验端子连接,所述实验端子位于所述真空隔离开关的侧面,所述实验端子的测试接头伸出所述环氧树脂浇注块。
所述真空隔离开关为三工位真空隔离开关。
所述真空灭弧室为真空断路器或真空负荷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固封极柱的零件数量大量减少,简单的结构大大提高了断路器的可靠性;由于真空灭弧室和真空隔离开关被嵌入到固体材料中,所以不需要做任何进一步的处理,固封极柱即可达到很高的绝缘强度;真空灭弧室和真空隔离开关被嵌入到固体材料后,外界环境对极柱的真空灭弧室的影响被减低到最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其中,1环氧树脂浇注块 2真空隔离开关 3软连接
4真空灭弧室 5实验端子 6第一进出线套管
7动端 8静端 9接地端 10第一拉杆 11第二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全封闭固封极柱,包括环氧树脂浇注块1、真空灭弧室4和真空隔离开关2,在环氧树脂浇注块1内设置真空灭弧室4和真空隔离开关2,所述真空灭弧室4的静触头与第一进出线套管6连接,所述第一进出线套管6位于所述环氧树脂浇注块1的侧边,所述真空灭弧室4的动触头与第一拉杆10联动,所述真空隔离开关2的静端8与第二进出线套管连接,所述第二进出线套管位于所述环氧树脂浇注块1的侧边,所述真空隔离开关2的动端7与第二拉杆9联动,所述真空隔离开关2的动端7与所述真空灭弧室4的动触头通过软连接3连接,所述第一拉杆10、第二拉杆11的上端均伸出所述环氧树脂浇注块1。
所述真空隔离开关2的动端与实验端子5连接,所述实验端子5位于所述真空隔离开关2的侧面,所述实验端子5的测试接头伸出所述环氧树脂浇注块1。
所述真空隔离开关2采用三工位真空隔离开关,所述三工位真空隔离开关通过动端的上下运动可以处于合闸位置、分闸位置和接地位置,当动端7与静端8接触时处于合闸状态,当动端7与静端8分离时处于分闸状态,当动端7与接地端9接触时处于接地状态。
所述真空灭弧室4为真空断路器或真空负荷开关。
本实施例的固体全封闭极柱的装配过程:三工位真空隔离开关的动端设有第二拉杆11,第二拉杆11与动端7相连,与动端7上下相对的是接地端9和静端8,在三工位真空隔离开关的侧面设有实验端子5,真空灭弧室4的下面静触头设有第一进出线套管6,三工位真空隔离开关和真空灭弧室4使用软连接3相连,所有部件安装完成后采用环氧树脂浇注成独立模块。
本实施例的真空灭弧室与绝缘介质完全不采用SF6,无需配备专用的SF6检测充放及回收装置。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做若干的调整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耀华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宁波耀华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1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