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轧湿平整生产中水雾平整抽吸除尘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7614.8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7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红;臧中海;邹振华;杜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9/00 | 分类号: | B21B9/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 平整 生产 水雾 抽吸 除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轧平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抽吸除尘方法来处理平整生产中产生的雾 气和粉尘的系统,应用于各类冷轧平整机组。
背景技术
传统平整生产包括干平整、湿平整两种工艺方法。干平整工艺在平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粉尘,湿平整生产过程中,由于湿平整的喷射,会产生大量雾气,这些粉尘和雾气如果不能 及时排出会给带钢表面造成污染和影响轧辊表面粗糙度。传统上采用在封闭罩上方入口和出 口侧各布置一个抽吸风口抽吸在机架里面的粉尘,其中干平整还在防缠导板下端布置第一抽 风口15抽吸工作辊表面粉尘。
图1所示,在传统干平整生产过程中,由布置在防缠导板下端的第一抽风口15抽吸轧后 工作辊辊缝和带钢表面粉尘,封闭罩上方入口和出口侧分别布置的第三抽风口17、第四抽风 口18抽吸在机架内的粉尘。
图2所示,在传统湿平整生产过程中,入口侧喷射平整液,冲洗工作辊和带钢表面粉尘, 封闭罩上方入口和出口侧分别布置的抽风口(第三抽风口17、第四抽风口18)抽吸在机架内 的粉尘和雾气。传统平整抽吸除尘工艺在虽然能抽吸排出部分粉尘和雾气,但是由于在封闭 罩上方布置的抽吸风口过高,不能达到很好效果,生产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雾气和粉尘抽不干 净,给带钢表面带来缺陷,影响产品质量。并且由于布置在封闭罩上的风口过高,对抽吸风 机的功率要求较高,消耗了大量电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轧湿平整生产中水雾平整抽吸除尘系统,该系统可以提高抽 吸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冷轧湿平整生产中水雾平整抽吸除尘系统, 它包括防缠导板,防缠导板位于湿平整机的出口侧,2个活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防缠导板 铰接,活动液压缸的缸体由液压缸座与机架相连;其特征在于:防缠导板内为空心通道,防 缠导板的下端口为第一抽风口,第一抽风口位于带钢通过线的上方,防缠导板的上端口与出 口侧抽风管的一端相连通,出口侧抽风管的另一端与总抽风管相连通,总抽风管与抽风风机 相连;湿平整机的入口侧设有入口侧抽风管,入口侧抽风管由固定横梁与机架固定连接,入 口侧抽风管的下端口为第二抽风口,第二抽风口位于工作辊面和带钢表面处,第二抽风口离 工作辊面100~200mm,第二抽风口离带钢表面50~200mm,入口侧抽风管的上端口与总抽风 管相连通。
第一抽风口距带钢通过线50-200mm。
将湿平整机的封闭罩上方入口侧的第三抽风口17和出口侧的第四抽风口18移去,出口 侧采用防缠导板下端的第一抽风口抽吸轧后带钢表面和辊缝处粉尘,在入口侧重新设计抽吸 装置(入口侧抽风管),将抽吸装置的第二抽风口16伸至工作辊面和带钢表面处,离工作辊 面100~200mm(离工作辊面最近的距离为100~200mm),离带钢表面50~200mm,用于抽吸 水雾喷射包围粉尘后的雾气和带钢来料的表面粉尘,解决入口侧粉尘的污染,保证带钢表面 清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改变抽吸风口和重新设计抽吸位置(将抽吸风口移至轧辊和带 钢表面附近,在直接产生粉尘的轧辊表面处抽吸雾气和粉尘),不仅保证除去出口侧轧后产生 的带钢表面和轧辊粉尘,还解决了入口侧原料带钢表面粉尘的抽吸,以及水雾喷射后雾气包 围粉尘颗粒的排出,充分保证了平整过程中带钢和轧辊表面清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抽吸效 果,保证平整生产过程中的带钢表面清洁,而且还降低了抽吸风机功率,节省电耗。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干平整抽风除尘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湿平整抽风除尘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水雾平整抽吸除尘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发明水雾平整抽吸除尘系统的俯视图。
图中:1-平整机本体;2-支撑辊;3-工作辊;4-带钢;5-防缠导板;6-湿平整喷射梁; 7-活动液压缸;8-出口侧抽风管;9-水雾平整喷射梁;10-入口侧抽风管;11-固定横梁;12- 机架;13-防皱辊;14-防颤辊;15-第一抽风口;16-第二抽风口;17-第三抽风口;18-第四 抽风口。图中的箭头表示轧制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76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挂车牵引钩
- 下一篇:铺盖板吊装孔的防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