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焦镜筒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3314.2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5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辻完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7/10 | 分类号: | G02B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11398 | 代理人: | 魏启学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光轴方向上伸出以进行变焦操作以及能够被缩回到镜筒(lens barrel)主体内的变焦镜筒。
背景技术
以前,已经存在设置有与光轴平行的引导轴并且将保持透镜单元的保持构件以可滑动的方式装配到引导轴中的变焦镜筒。日本特许第4329834号公开了一种变焦镜筒,其设置有前部筒(barrel)、中间筒和后部筒并且包括在光轴方向上相应地引导Z移动框和F移动框的Z引导轴和F引导轴。日本特许第4329834号所公开的变焦镜筒具有如下构造:Z引导轴的两端和F引导轴的两端相应地由中间筒和前部筒及中间筒和后部筒固定和支撑。
但是,日本特许第4329834号所公开的变焦镜筒被构造成使得引导轴的两端利用相互分离的构件固定和支撑。因此,由于支撑引导轴的两个构件的加工精度的变化,难以将引导轴设定成平行于光轴,因此各透镜单元可能会相对于光轴倾斜,而使光学性能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焦镜筒,该变焦镜筒改进引导轴相对于光轴的倾斜精度,以抑制透镜单元的倾斜,从而改进光学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种变焦镜筒,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第一引导构件,其被构造成在光轴方向上直进地引导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引导构件,其被构造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直进地引导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和直进筒,其包括被构造成能够仅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组装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开口部、支撑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两端的第一保持部以及支撑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两端的第二保持部。
从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变焦镜筒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单元的立体图。
图3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过堆叠光圈/快门单元、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而构造的组装单元(integration unit)的立体图。
图3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过堆叠光圈/快门单元、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而构造的组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直进筒的立体图。
图5A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凸轮筒的外表面的展开图。
图5B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凸轮筒的内表面的展开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凸轮筒的立体图。
图7A是示出将组装单元组装到直进筒中的步骤的图。
图7B是示出将组装单元组装到直进筒中的步骤的图。
图8A是示出组装本实施方式中的变焦镜筒的步骤的立体图。
图8B是示出组装本实施方式中的变焦镜筒的步骤的立体图。
图9A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处于缩回位置的变焦镜筒的截面图。
图9B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处于WIDE位置的变焦镜筒的截面图。
图9C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处于TELE位置的变焦镜筒的截面图。
图10A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处于缩回位置的变焦镜筒的截面图。
图10B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处于WIDE位置的变焦镜筒的截面图。
图10C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处于TELE位置的变焦镜筒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凸轮筒与基部构件之间的关系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各附图中,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对相同的元件的重复说明。
首先,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变焦镜筒的构造。图1是示出变焦镜筒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第一单元的立体图。图3A和图3B是示出通过堆叠光圈/快门单元、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而构造的组装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直进筒的立体图。图5A是凸轮筒的外表面的展开图,图5B是凸轮筒的内表面的展开图。图6是示出凸轮筒的立体图。
在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100表示第一单元。附图标记101表示第一透镜单元,附图标记102表示保持第一透镜单元101的第一单元筒。第一单元筒102设置有:在周向上的三个区域处的狭缝孔102a、在内周面的凸部102b和在周向上的三个区域处的槽部102c。附图标记103表示凸轮销,凸轮销103具有球R形状部103a和锥状部103b并且被固定于第一单元筒102的周向上的三个区域。附图标记104表示销构件,销构件104被固定于第一单元筒102的周向上的三个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3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晶硅栅极结构
- 下一篇:生物样本参数的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