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青春痘的中成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1886.7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7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谢培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4 | 分类号: | A61K36/884;A61P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青春痘 中成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青春痘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青春痘,又叫“痤疮”、“面疱”、“粉刺”、“酒刺”、“暗疮”等,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初起时皮疹为针头或芝麻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乃遗留凹陷疤痕。其实质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痤疮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形成一个个小痘痘。
西医认为,痤疮产生的内因是内分泌功能失调,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对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直接诱发的外因包括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化妆品及皮肤护理因素等。
中医认为面鼻及胸背部属肺,本病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
西医常采用抗生素、性激素、维甲酸类等来治疗痤疮,虽有一定效果,但治表不治里,诱发痤疮的内在因素仍然存在,并且用这些化学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青春痘的中成药,其为纯中药制剂,内服外用,治疗效果显著,无毒无副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红小豆18-22、细辛4-8、麻黄2-4、银花8-12、泽泻5-11、茯苓12-18、车前子5-11、神曲12-18、红花2-4和甘草4-8。
中医辨证认为,痤疮是积热上熏于肺,热久而郁所致。
其药理分析为:
红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主下水,排痈肿脓血”(《本经》)。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药性论》)。
细辛:味辛,温。入肺、肾经。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纲目》记“细辛,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银花:甘,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滇南本草》:“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丹流瘰疬。”《本草正》:“双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车前子:性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肝、肾、膀胱经。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山东中药》:“敷湿疮、泡疮、小儿头疮。”《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
神曲:甘辛,温。入脾、胃经。《汤液本草》:“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
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活血通径、散瘀止痛。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本草正》)。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
方中所选者,乃为清肺胃之热盛,清热散寒,活血行郁的药物配伍组合。方中红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银花清热解毒,主治热毒血痢,二药相须为用共为君药。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麻黄发汗散寒,利水消肿;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泽泻泄热通淋;车前子清热利尿;红花活血通径、散瘀止痛;诸药相须为用是为臣药,以佐其君药的清解泻火之功。神曲调中下气,甘草解毒缓和药性兼具补益之功,调和方中诸药而使不伤人之正气。全方共奏清肺胃湿热,凉血消斑,祛风散寒,为治疗痤疮之有效配方。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等剂型,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片剂、颗粒剂和胶囊剂。
使用效果:
治疗组:选受试者70例,其中35例男性,35例女性,年龄15-30岁,早晚两次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持续1个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18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