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1698.4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4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周定国;李晓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4/48;H01H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龚清媛;李沛昌 |
地址: | 3256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接线 端子 装置 | ||
1.一种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包括主体(4)和与主体(4)固定连接的压板(2),所述的压板(2)用于将导电件(3)、安装在导电件(3)内的弹性件(1)和退线件(5)封装在主体(4)的空腔(44)内,所述的主体(4)分别包括插入和拔出导线(6)的插线孔(41)、拆线孔(42),所述的插线孔(41)、拆线孔(42)分别与主体(4)的空腔(44)贯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弹性件(1)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向导线(6)提供弹性压紧力的第一弧形部(11)和一个用于压紧并锁止导线(6)的第一锁止端(13);
所述的导电件(3)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向导线(6)提供弹性压紧力的第二弧形部(33)和一个用于压紧并锁止导线(6)的第二锁止端(31);
在导线(6)从插线孔(41)插入到位状态下,所述的导线(6)分别挤压弹性件(1)的第一弧形部(11)、第一锁止端(13)和导电件(3)的第二弧形部(33)、第二锁止端(31),使所述的第一弧形部(11)、第一锁止端(13)、第二弧形部(33)、第二锁止端(31)产生弹性变形和作用于导线(6)的弹性压紧力,其中第一弧形部(11)的弹性压紧力与第一锁止端(13)的弹性压紧力的方向相同、第二弧形部(33)的弹性压紧力与第二锁止端(31)的弹性压紧力的方向相同,并且所述的第一弧形部(11)和第一锁止端(13)的弹性压紧力的合力方向与所述的第二弧形部(33)和第二锁止端(31)的弹性压紧力的合力方向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1)设有二次重压端(12),在导线(6)从插线孔(41)插入到位状态下,第一锁止端(13)的弹性变形挤压二次重压端(12)并使二次重压端产生弹性变形,二次重压端(12)产生作用于第一锁止端(13)的弹性压力,该弹性压力与第一锁止端(13)作用于导线(6)的弹性压紧力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件(3)由第一侧部(36)、底部(35)、第二侧部(32)一体成形构成U形结构,所述的导电件(3)的第二锁止端(31)形成在第二侧部(32)上,并以10°至80°的倾角指向导电件(3)的底部(35),所述的导电件(3)的第二弧形部(33)形成在第二侧部(32)上,并朝向第一侧部(36)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1)是由二次重压端(12)、第一弧形部(11)、横向件(15)、竖向件(14)和第一锁止端(13)一体成形并构成开环结构,所述的二次重压端(12)与第一锁止端(13)之间为接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1)的横向件(15)与导电件(3)的底部(35)接触配合,所述的弹性件(1)的竖向件(14)与导电件(3)的第一侧部(36)接配合,所述的弹性件(1)的第一锁止端(13)与主体(4)的空腔(44)的底部斜面(45)接触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1)的第一锁止端(13)与竖向件(14)成锐角,二次重压端(12)成J字形,J字形的弧形凸起朝向第一锁止端(13)、并与第一锁止端(13)接触,在该接触处,二次重压端(12)处于开环结构的内侧,而第一锁止端(13)处于开环结构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1)的第一锁止端(13)紧紧压住退线件(5),且第一锁止端(13)的顶端与所述导电件(3)的弯曲突出的第二弧形部(33)的顶端之间在垂直于导线插入方向上的投影距离小于导线(6)的直径或宽度,而且所述导电件(3)的弯曲突出的第二弧形部(33)的顶端高于所述主体(4)上的插孔(41)的孔壁面(43)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件(3)的第二锁止端(31)形成在第二侧部(32)上,为能自由弹性变形的端头结构,第二弧形部(33)形成在第二侧部(32)上,为另一个能自由弹性变形的端头结构,底部(35)设有通透的开口(34),开口(34)允许导线(6)插入并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169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槽楔的整形装置
- 下一篇:连通树形延迟线领结脉冲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