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留置导管栓塞清除装置及其组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0027.6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3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风;陈志强;王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林风 |
主分类号: | B08B9/035 | 分类号: | B08B9/0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5000 广东省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留置 导管 栓塞 清除 装置 及其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留置导管栓塞清除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留置针问世以来历经数十年后,广泛而常态化的临床应用,使留置针在应用过程的并发症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以美国ICU公司和德国BRAUN公司等为代表的国际大型企业近年针对这些并发症,推出了旨在消除引起这些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血栓堵塞——的器具,然而有实验研究表明,尽管这些旨在清除凝血块或血栓的医疗器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轻并发症的作用,但是却因此而隐藏了另外一个更为危险的因素,即未直接导致留置导管堵塞的凝血块或血栓被忽略了,通常它们在再次输液的时候被输注进入患者血管,为此,中国专利申请201110122672.6基于负压吸引原理的留置导管栓塞清除装置,提出了“不堵塞≠无血栓”的全新安全观点,并就此观点研发了基于负压吸引原理的留置导管栓塞清除装置,用于消除该隐患,临床研究表明具有全面和确切的效果。
中国专利申请201110122672.6的技术方案提出了预充负压和可制负压的多种实施方案,其中,以临床效率和效果而言,其典型的方案当属以推入式进行穿刺以启动预制负压进行工作的技术方案,即该技术方案的实施例1,然而,该方案却存在两个不足:①穿刺针管连通接入端,但接入端和该装置的外套是连体的,生产工艺上难以廉价和高效实现;②包含负压腔的负压组件预置于该装置的外套内腔,但是无紧固设计,极易滑脱,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极为不便和容易掉下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简便地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不足,具有生产工艺易行并且方便使用的改进的留置导管栓塞清除装置,以及该装置的组装方法。
尽管本发明基于201110122672.6号专利申请所述技术方案进行改进,但该技术方案中,涉及有多种实施方案,而采取把所述装置分为接入端和负压组件两组部件进行统一的表述,为更易于表述和对结构进行清晰的描述,本发明并不遵循其部件组别的分界和命名,而是遵循各组件的性能进行更细致的分组和命名。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留置导管栓塞清除装置,由外套组件1、穿刺组件2、和负压组件3构成,其中外套组件1由接入端11和套筒12构成,穿刺组件2由穿刺针管21和穿刺针胶套22构成,所述接入端11安装在套筒12的头端,穿刺组件2安装在套筒12头端的内腔,接入端11与穿刺组件2接通,套筒12另一端开口,所述负压组件3一端伸入套筒12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组件1是由分离的接入端11和套筒12结合构成。
所述外套组件1是由分离的接入端11和套筒12结合构成,则接入端11和套筒12为分离的两个独立构件,则在生产工艺上,可先实现穿刺组件2与接入端11的接通,再实现接入端11与套筒12的结合,使穿刺组件2置于套筒12的内腔头端,否则,若接入端11和套筒12非分离结构,将穿刺组件2伸入套筒12的内腔并置于头端,实现与接入端11的接通,是非常困难和耗费成本的,也必然增加不确定因素,因此,所述外套组件1是由分离的接入端11和套筒12结合构成,在生产工艺上可轻松而廉价地实现高效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林风,未经李林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00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轮传动皮带张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颈椎增生的内服外用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