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永磁电机排水泵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8682.8 | 申请日: | 201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7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锐;马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建锐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66;F04D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34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电机 水泵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一种排水泵,特别是一种用于家用洗衣机、洗碗机的永磁电机排水泵。
背景技术:现有的用于家用洗衣机、洗碗机的永磁电机排水泵,为了解决水泵因启动时负载过大而容易烧毁永磁电机的问题,均需要在电机转子轴与水泵叶轮之间设置联轴器,而在联轴器上与叶轮上设计了相互配合的启动装置,其目的是使电机在空载情况下启动,在转动一定角度后再自动接上负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水泵因启动时负载过大而烧毁电机;然而在转动一定角度后再自动接上负载时,出现了联轴器上与叶轮上的启动装置相互撞击,这种撞击一方面产生了噪声,另一方面必然影响到启动装置的使用寿命,由此影响到整个永磁电机排水泵的正常使用,于是在启动装置相互撞击面上又设计了形状结构大同小异、安装方式各自不同的缓冲减震垫加以弥补;而且采用穿过转子轴且外圈面嵌接于叶轮容纳腔杯口上的圆环状叶轮垫片,内圈面紧密配合地穿过转子轴、外圈面与叶轮垫片的内圈面紧密配合的环状叶轮密封圈,将联轴器上与叶轮上的启动装置封闭在叶轮中心设有的杯状容纳腔内,目的是在被封闭的此杯状容纳腔内添加适量的阻尼油脂,达到进一步减小启动装置相互撞击产生的噪声,运转灵活,延长启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文献1 ZL20062005469.9公开了一种离心式排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套有一管状主体,管状主体的侧壁凸出有一启动筋,启动筋与轴套成一整体;所述的叶轮中央的容纳腔的内壁凸起一限位筋,启动筋正转或者反转一定的距离后与该限位筋发生干涉;在上述的启动筋与限位筋的各组干涉接触面中,每组至少有一干涉接触面上沿着轴向开有一个凹槽,该凹槽的开口端窄于其内部槽体;另有减震垫,其与干涉接触面贴合的一面凸起有一条凸棱,该凸棱与所述的凹槽配合,通过该凸棱镶嵌入凹槽中而与限位筋或者启动筋形成紧密贴合。”“按照上述的贴合方式,在所述的启动筋的两个干涉接触面上贴合减震垫;或者在所述的限位筋的两个干涉接触面上贴合减震垫;或者在所述的启动筋的两个干涉接触面上以及限位筋的两个干涉接触面上均贴合减震垫”。
文献1中的“轴套”即为前述的联轴器,“启动筋”即为联轴器上的启动装置,“限位筋”即为叶轮上的启动装置,其启动装置撞击面与缓冲减震垫的结合,采用了“开口端窄于其内部槽体”的凹槽与减震垫凸起有“凸棱”的配合,将“另有减震垫”“镶嵌入凹槽中而与限位筋或者启动筋形成紧密贴合。”这就表明:1、减震垫是另有的,即必须是安装前单独加工而成的;2、必须经过人工安装的工序;3、“启动筋的两个干涉接触面上贴合减震垫”和“限位筋的两个干涉接触面上贴合减震垫”,意味着操作工人必须先后4次,才能将4个干涉接触面上的4只减震垫,用“凸棱与所述的凹槽配合”镶嵌入“下开口端窄于其内部槽体”的凹槽中,对于手工操作安装实际大小只有3×4×4毫米3、形状呈不规则扇形,又必须区分上、下大小端的弹性减震垫,实在不是该文献《说明书》第2页第5行所述的“容易安装和更换”,而恰恰是必须是训练有素的熟练操作工才能完成的,而且上、下大小端安装错误或镶嵌不到位,或4只减震垫缺少1只就会直接影响缓冲减震效果。
再如,文献2 ZL200820214936.X公开了一种微型排水泵的高强度启动装置,“包括设有启动筋的金属联轴器和设有启动凸台的塑料叶轮,所述金属联轴器上的启动筋为扇形启动筋,塑料叶轮内腔的启动凸台为扇形启动凸台,扇形启动台底面凹腔的扇形角度远大于装在其中的启动筋的扇形角度,其中,所述扇形启动筋的两侧面和扇形启动凸台的两侧面均为平面,且在扇形启动筋的两侧面设有一层平面橡胶垫/和在扇形启动凸台的两侧边用胶粘贴有一层平面橡胶垫。所述扇形启动筋的两侧边的平面橡胶垫是在扇形启动筋的硫化模具中加入适量橡胶原料经加热硫化而直接覆盖在扇形启动筋的两侧边上,粘贴橡胶垫的胶可选用KB400系列瞬干胶或Prism系列瞬干胶或441型胶粘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建锐,未经马建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86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