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8188.1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3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高磊;孟秀青;田宇黎;孙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B29C70/54;B29C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梁庆丰 |
地址: | 1001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挤预 成型 红外 加热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加热方法是通过持续牵引,将纤维树脂复合材料从位于预成型区的箱体一端的进口拉进箱体内,并通过箱体内底部的远红外加热器对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分区辐射加热;经过分区辐射加热后的纤维树脂复合材料从箱体另一端的出口牵引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远红外加热器对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分区辐射加热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设置在箱体内侧且位于预成型区各分区的温度传感器分别获得各分区的温度检测信号,并将各区的温度检测信号传至与各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温度控制单元中,由温度控制单元将各区的温度检测信号与预成型区中对应分区的预设温度进行比较;温度控制单元将比较后的温度偏差反馈到加热控制单元中,通过加热控制单元来调整对应分区中远红外加热器的辐射功率。
3.一种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顶盖,箱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将整个加热装置固定在预成型区的固定连接件;箱体的相对两端留有供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进入、输出的进出、口;
远红外加热器,各远红外加热器成组嵌设在箱体内底部的加热器固定座上,并沿着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牵引方向设置,通过各组远红外加热器对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分区加热;
温度传感器,各温度传感器分布于各组远红外加热器所在分区的箱体内侧壁上;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置于箱体外部,并与各温度传感器相连,该控制单元包括温度控制单元和加热控制单元;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实时接收各温度传感器分别获得的所在分区的温度检测信号,并将温度检测信号与预成型区中对应分区的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再将比较后的温度偏差反馈到加热控制单元中以调整对应分区中远红外加热器的辐射功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两端进、出口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对插槽,每对插槽中分别插入一插板,通过插板的上下插拔来调节箱体两端进、出口的大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留有间隙,间隙中填充有用于保温隔热的空气或岩棉。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固定座上设有成组分布的凹槽,每个凹槽内均嵌设有一个远红外加热器,凹槽的分布方向与箱体两端进、出口的轴线方向一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固定座上分布有2-3组凹槽,每组凹槽中有2-3个凹槽,每个凹槽中嵌设有一个远红外加热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加热器选用远红外加热管、远红外灯或远红外定向辐射板。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表面、顶盖的内表面以及加热器固定座的上表面均设有远红外反射层,该远红外反射层用于将远红外加热器向外发散的射线再次向内反射回来对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加热,以降低能量损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反射层选用由电热涂层材料喷涂而成的反射层或者由陶瓷纤维制成的反射板。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装有耐温玻璃;所述顶盖与箱体采用铰链相铰接,顶盖的一侧设有把手。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挤预成型区的远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支架固设于箱体内部的侧壁上,每组远红外加热器所在加热区中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选用铂热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818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