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溢流放水一体式闸堰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6913.1 | 申请日: | 201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曾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皋波 |
主分类号: | E02B7/16 | 分类号: | E02B7/16;E02B8/00;E02B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421000 湖南省衡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流 放水 体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闸堰,属于水利工程领域,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集放水、溢流于一体的闸堰。
背景技术
溢洪道按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分为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前者用以宣泄设计洪水,后者用于宣泄非常洪水。按其所在位置,分为河床式溢洪道和岸边溢洪道。河床式溢洪道经由坝身溢洪。岸边溢洪道按结构形式可分为:①正槽溢洪道。泄槽与溢流堰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轴线方向一致。②侧槽溢洪道。溢流堰大致沿等高线布置,水流从溢流堰泄入与堰轴线大致平行的侧槽后,流向作近90°转弯,再经泄槽或隧洞流向下游。③井式溢洪道。洪水流过环形溢流堰,经竖井和隧洞泄入下游。④虹吸溢洪道。利用虹吸作用泄水,水流出虹吸管后,经泄槽流向下游,可建在岸边,也可建在坝内。岸边溢洪道通常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水段、消能段组成。进水渠起进水与调整水流的作用。控制段常用实用堰或宽顶堰,堰顶可设或不设闸门。泄水段有泄槽和隧洞两种形式。为保护泄槽免遭冲刷和岩石不被风化,一般都用混凝土衬砌。消能段多用挑流消能或水跃消能。当下泄水流不能直接归入原河道时,还需另设尾水渠,以便与下游河道妥善衔接。溢洪道的选型和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现有的水利工程的设计结构中,溢洪道和放水口一般都是错开一定的位置设置,这样的设计结构,不管是在地基的挖掘还是构建的过程中,其工程量大,可以说属于2个工程项目;更为重要的是,2个项目很难进行统一的标准化施工,操作管理分散,工程费用高,维修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溢流放水一体式闸堰,能完全便捷地同时实现溢洪和防水的功能,操作方便,造价成本低,适合水库、塘坝、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水流调节。同时,便于标准化施工,结构可靠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溢流放水一体式闸堰,包括由两块侧墙、底板围成的堰体,在所述底板上设置一道溢流挡水墙,所述溢流挡水墙设置有放水孔。
优选的是:所述放水孔为闸阀式放水孔或者启闭式放水孔。
优选的是:所述启闭式放水孔包括放水管和放水管闸阀,所述放水管穿过溢流挡水墙。
优选的是:所述放水管的管内底高程和最低水位线齐平。
优选的是:在所述左侧堰体的底板上设有一道消力坎,所述消力坎、底板、溢流挡水墙、两块侧墙围成消力池。
优选的是:在所述消力坎上设置有排水孔。
优选的是:所述排水孔包括排水管和排水管闸阀,所述排水管穿过消力坎。
优选的是:在堰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交通桥。
优选的是:在所述右侧堰体的交通桥下方垂直地设有胸墙。
本发明的溢流放水一体式闸堰将溢洪、放水的功能通过一个挡水墙结构体得到实现,放水管采用闸阀进行控制,方便操作,消力坎前设消力池增加消能作用,当闸堰左侧的水位高于右侧时,该结构可让流体逆向流动和逆向控制,为水利、市政等项目提供组合式的调节水流的结构。对于中小型过水结构适用性更好,同时溢洪时看不见溢洪口,水面保持相对完整和静态,胸墙对水体漂浮杂物有良好的阻挡作用,便于清理,消力池的相对隐蔽对溢洪噪音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溢流放水一体式闸堰的剖面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溢流放水一体式闸堰使用时的剖面图。
其中:1-溢流挡水墙,2-放水管,3-放水管闸阀,4-排水管,5-排水管闸阀,6-消力坎,7-底板,8-胸墙,9-交通桥,110-水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闸堰,包括堰体,最底部打上一层砼,碎石等构成的垫层,垫层上面是堰体的底板7,所述底板7为本发明结构的基础保护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构建。两侧是钢筋混凝土侧墙,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来限制闸堰的宽度,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皋波,未经曾皋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69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