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酸蓄电池电极板栅连铸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6521.5 | 申请日: | 201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0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全;刘江;赵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B22D2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4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极板 栅连铸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的连续铸造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铅质板栅连续铸造的设备。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中的板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还要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导电能力。目前较常用的蓄电池板栅采用重力浇铸技术,存在凝固时间长,生产效率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自动化水平低等缺陷。
公开号为CN101670422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铅板连铸机。该设备采用两个固定在支撑台上的、具有间隙的轧辊挤压从一个可移动的铅勺中浇灌的铅液得到需要二次加工才能应用于蓄电池生产的无栅格的铅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配合简单、具有加热部件和冷却部件配置合理的铅板栅连续铸造设备。采用该设备,可以一次性铸造出具有栅格和极耳的铅板,避免污染严重的二次加工。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板栅连铸机,包括机架、以及相互配合实现浇铸的动模和定模,所述机架包括台面、支撑架和底盘。
所述动模为中空圆柱体,其旋转表面具有栅格状型腔,中空圆柱体内部具有内筒;所述型腔包括使栅格和极耳成型的凹模,所述内筒与动模的中空圆柱体内壁形成密闭的腔体;所述密闭的腔体具有供加热液循环流动、并分别从动模左右两端的轴心导入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分别连接模温机的进出口;动模通过轴承连接在轴承架上,所述轴承架连接在机架的台面上。
安装在机架台面上的定模通过其弧形面与动模相配合;所述弧形面中部具有供熔化铅液流出的条形槽,所述定模具有轴向的、与所述条形槽连通的通孔I;一侧具有若干出铅孔的输铅棒插入所述通孔I中,所述输铅棒的两端分别连接铅熔炉的出铅口和回铅口,所述出铅孔位于动模上的条形槽中。
在所述动模和定模接触面的下方,机架的支撑架上具有脱模机构和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喷射方向正对所述脱模机构与动模相接触的位置。
在所述喷水管下方的机架上,还安装有若干相互配合的、用于校直铅板的张力辊。
本发明由于上述结构,其优点是:能够实现连铸板栅的连续脱模和校直,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可达到传统重力铸造铸板机的12倍以上。另外,这种蓄电池板栅连铸机能够使具有极耳的铅栅板一次成型,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较高。
本发明所公开的设备的定模上,具有平行于通孔的、两端分别连接模温机进出液口的管道。所述定模上的条形槽下方靠近动模的位置,具有轴向的、用于冷却的通孔。所述定模具有轴向的、一端封闭的进气孔,定模上的条形槽的上方具有连通所述进气孔的若干排气孔。
在设备的喷水管所喷射的冷却水通过所述机架的底盘收集后,经连通所述喷水管的压力泵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装置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动模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定模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的定模安装输铅棒后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输铅棒的立体图。
图中:1、机架;1-1、轴承架;1-4、张力辊;2、动模;2-1、型腔;2-2、内筒;2-3、进液管;2-4、出液管;3、定模;3-1、条形槽;3-2、输铅棒;3-3、通孔Ⅰ;3-4、排气孔;3-5、管道;3-6、进气孔;3-7、通孔Ⅱ;3-9、出铅孔;4-1、喷水管;4-2、脱模机构;5、成型的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图中,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板栅连铸机,包括机架1、以及相互配合浇铸的动模2和定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台面、支撑架和底盘。所述动模2是表面具有栅格状型腔2-1、内部具有内筒2-2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型腔2-1是包括使栅格和极耳成型的凹模,所述内筒2-2与动模2的内壁形成密闭的腔体;所述腔体具有供加热液循环流动、并分别从动模2左右两端的轴心导入的进液管2-3和出液管2-4,所述出液管2-4和进液管2-3分别连接模温机的进出口。模温机的恒温液体由进液管2-3进入由内筒2-2的外壁和动模2的内壁共同组成的空腔,以使动模2温度升高。出液管2-4的一端连接支管,使得出液口接近动模2内腔的最低位置,以便将冷却后的液体抽出。在动模6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模温机停止工作进入保温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学院,未经重庆三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6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