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生态浮床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5375.4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9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朱启红;夏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生态 修复 富营养化 水体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利用植物生态浮床净化富营养水的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以高等植物为主体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效率高、投资少、运转费用低、可实现原位修复和控制污染物等特点,并能适应各种水深,植株的管理和收获也较人工湿地系统容易,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理或修复水体。植物是浮床技术的组成成分之一,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已筛选出芦苇、香根草、水稻、石菖蒲、菖蒲、凤眼莲、旱伞草、灯心草、水蕹菜、水芹菜、美人蕉等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植物,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但植物浮床技术的大规模市场化仍未有实质性进展。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研究的植物经济价值较低,回收利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温度对植物浮床净化能力影响较大,低温下植物易于死亡,净化效果难以保证;第三,植物浮床的可靠性和处理效果稳定性不高等问题;如何将植物浮床成功地在水体净化中应用已成为日益关注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生态浮床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
一种植物生态浮床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采用的植物是植株数量比为1~10:1的滴水观音和马蹄莲组合植株,所述进入生态浮床的富营养污水进水速率为0.8~2.0 L/h;处理前在富营养水体中加入氯化铁。
本发明富营养水泛指畜禽养殖场、屠宰场、厕所等排出的有机质含量高的废水。
为了提高本发明生态浮床的处理效果及稳定性,上述富营养污水在所述生态浮床的停留时间为7天。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生态浮床的处理效果,上述处理前在富营养水体中加入氯化铁的量为1~20mg/L。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生态浮床的处理效果,上述生态浮床采用的植物优选为植株数量比3:1的滴水观音和马蹄莲组合植株;上述进入生态浮床的富营养污水进水速率优选为1.6 L/h;上述处理前在富营养水体中加入氯化铁的量为5mg/L。
具体地说,本发明生态浮床容积为3.6m3、对应植株为16株,其中滴水观音12株、马蹄莲4株,每株植株的高度为30cm~35cm。
本发明生态浮床装置的水池中安放浮床载体,浮床载体镶嵌放入种植蓝,种植蓝中种植滴水观音和马蹄莲组合植物,向种植蓝内填充直径1 cm的废砖石以防植株倒伏;每个种植蓝中种植植物4株,用海绵加以固定。
更具体地说,一种植物生态浮床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生态浮床中安放浮床载体,浮床载体镶嵌放入种植蓝,种植蓝中种植植株数量比为3:1的滴水观音和马蹄莲组合植物,向种植蓝内填充直径1 cm的废砖石以防植株倒伏,每个种植蓝中种植植物4株,用海绵加以固定;所述进入生态浮床的富营养污水进水速率为1.6 L/h;处理前在富营养水体中加入5mg/L的氯化铁;所述富营养污水在生态浮床的停留时间为7天。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植物生态浮床应用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中,对富营养水的处理效果好,对高浓度(CODcr浓度在350-400 mg/L) 富营养化水体处理后,其对废水中总氮去除率达81.65%,总磷去除率可达84.49%。
同时,本发明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利用的浮床植物既能适应低温环境,又具有较高经济、观赏价值,在净化废水、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同时还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将传统的污染型农业变成了污染净化型新型农业,不仅体现了生态农业的理念,而且改变了传统生态工程常年累月依靠政府投入资金的运作模式,具有深远意义。体现了污水处理、生态修复以及景观建设和经济效益相兼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特点,这为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实践应用提供新颖思路和理论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以下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的进行限定,任何对本发明的变形和改变,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实施例1 植物生态浮床的构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53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