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东北林蛙出蛰阶段的出蛰和养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20896.0 申请日: 2011-08-03
公开(公告)号: CN102388836A 公开(公告)日: 2012-03-28
发明(设计)人: 佟庆;王闯;崔立勇;周清波;高凤林;刘志田;李琪 申请(专利权)人: 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7/02 分类号: A01K67/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4002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东北 林蛙出蛰 阶段 养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林蛙出蛰阶段的出蛰和养殖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林蛙出蛰成活率、生长率和延长生长时间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林蛙养殖中出蛰阶段,低温致林蛙长时间不进食,温度变化剧烈,冻雨和大风等导致林蛙春季出蛰体质、体重下降和存活率低。野外环境复杂丰富,林蛙在可选择温度较低且温差较小,湿润和无风的微生境进行休眠蛰伏,以减少环境中的不利。在围栏养殖中,养殖圈舍狭小,环境单一简单,有的林蛙不能找到适宜的微生境,于是在养殖实践中就有各种因素如大风造成围栏圈舍内的林蛙批量死亡。

在自然界中,林蛙出蛰总要经历一段这样的历程。林蛙经过冬眠,林蛙体内贮存的养分基本耗尽,急需补充,而昆虫等生物尚未出现,造成食物缺。因此,林蛙不能及时补充营养,被迫产生应激反应而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期内,林蛙机体保持最低代谢水平,凝血系统诸因子活性下降,使血液在较低的流动状态下也不凝固,血红细胞数量上升,供氧能力加强,使林蛙体内有限的养分得以充分利用。林蛙休眠期代谢处于基础代谢水平,停止随意活动,并且能使营养消耗为最低水平,以利于林蛙的自身保护。温度、湿度和风速等作为养殖环境的重要因子,对林蛙出蛰的存活和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出蛰环境对林蛙养殖养殖十分重要。

发明的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利用大棚作保护设施,通过控制棚内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等条件,通过绿色植被和软草等营造出蛰适宜微生境,通过必要的出蛰饲养管理,为林蛙出蛰提供适宜生长环境,以提高林蛙出蛰的成活率、生长率和延长生长时间。

利用大棚为保护设施,在林蛙出蛰前,扣好塑料大棚,大棚大小可根据林蛙数量而定,一般为跨度8m,长40m以上,屋脊高2.5m。大棚地面种植低矮的植被。棚内设置水循环设备,喷水设备和遮阴网。通过提前扣棚加温,土壤温度较围栏和室外要高,能够使植物生长,更有利于林蛙隐蔽和保湿。

大棚内要进行圈舍的分割,在圈舍内的四周要放置塑料板,防止林蛙集堆,避免压死压伤。林蛙投放密度不可过大,林蛙放养密度,二龄蛙与种蛙40~60只/m2

林蛙出蛰时需逐步提温,抽干越冬池水,徒手捕捉;运送过程中防止温差过大、挤压等。林蛙出蛰期前7天大棚舍内要彻底消毒,出蛰7天内不消毒,出蛰7天后大棚要定时消毒,每周两次。林蛙进入棚内前蛙体用碘伏消毒。用具使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对进越冬池人员的手套、靴子均应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带入越冬池和蛙圈中。

林蛙出蛰时间依据当年气温的变化以及越冬池与出蛰环境的温度差,做到温度相对低,温差小的时候出蛰。出蛰时大棚内温度在10~12℃、出蛰温差在3~5℃时有较高的存活率,而出蛰温度在在16℃以上,温差10℃以上时,存活率较低。

林蛙出蛰后有一个温度逐渐提升的过程,大棚内平均温度由10~12℃在7天左右逐渐升到16℃,林蛙在平均温度16℃以上时进食。

空气湿度控制在80%以上,地面湿度在65%以上。采用喷水的方式加湿,出蛰后7天内不喷水,以后每天喷水加湿。

每天要巡查林蛙圈舍,防鼠、防逃,死伤林蛙要及时检出,防止污染环境。

本发明所提供的林蛙出蛰阶段的出蛰和养殖方法,解决了目前林蛙养殖中出蛰期间由于气温低、湿度低、风吹、冻雨、温度剧烈变化,长时间停食而造成林蛙死亡率高和体重下降的缺陷,增加了养殖效益,具体如下:

此方法较围栏养殖和半人工养殖的出蛰方法可提前出蛰7~10天;

提前进食和缩短休眠时间15~25天;

延长有效养殖时间15~25天;

使出蛰成活率达90%以上;

出蛰后一月内林蛙体重增长率由通常出蛰的-20%~20%提高至60%以上。

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林蛙的饵料主要为黄粉虫和蝇蛆等,蝇蛆生产受温度影响,在出蛰期间温度低, 生产蝇蛆有难度,林蛙出蛰初期饲料主要以黄粉虫为主。由于这些饵料有一个生长的周期,所以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备林蛙食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科学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0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