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机浆废液碱回收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9964.1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2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峻;李军;应广东;刘泽华;乔军;安庆臣;陈克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21C11/04 | 分类号: | D21C11/04;B01D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机浆 废液 回收 预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浆领域化机浆废液碱回收,特别是涉及一种化机浆废液碱回收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化机浆作为一种高得率制浆方法,能有效的利用纤维原料,吨浆原料消耗和耗水量均比化学浆少。由于用水量较少,废水中碳水化合物、木素、抽出物及碱等无机物的含量都比较高。未经处理的废水对水体中的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影响了废水的生物处理。为了环保及为公司节约成本,所以有了很多诸如碱回收等的一系列的服务于制浆的工段,一方面对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环保的要求进行排放,另外,碱回收也使得废物重新利用,为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中国发明专利200810019354.5公开了一种化机浆废液零排放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化机浆废液采用膜分离预浓缩,透过液A完全回用于制浆和碱回收工段,滤出液A送入多效蒸发站;滤出液A经过蒸发后得到蒸发液B和浓缩液B,蒸发液B继续汽提处理,并完全回用于制浆及苛化洗涤工段,浓缩液B则进行传统碱回收处理。该方法在对化机浆废液采用碱回收工艺实现零排放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减少一次性设备投资和回用水资源。但是该方法滤出液A进行蒸发、汽提处理,能耗大。
目前在化机浆碱回收处理工艺主要是将收集的废液直接进入碱回收处理工序,这种方法一方面由于废液中混杂了许多渣子,影响了后续碱回收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化机浆的生产中,在排出废液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渣子,这些渣子中仍然残留了一定的废液,而残留废液中也富含碱,如果直接排出不仅仍然对环境会造成污染,而且造成碱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碱回收效率高、有利于环保的化机浆废液碱回收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化机浆废液碱回收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化机浆生产过程中的废液至废液中间池;中间池为方形水泥池或圆形钢槽,放置在挤压机旁边;
(2)将所述中间池的废液送入过滤装置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废渣送入筛渣池,滤液送入碱回收处理工序;所述的过滤装置为压力筛、细格栅或锥形除渣器;
(3)将所述废渣送入脱液装置进行脱液处理,控制脱出的渣子质量占筛渣总质量的70-90%,脱液处理后的废水收集送入废液中间池;所述的脱液装置为过滤式离心浓缩机、沉降式离心浓缩机或螺旋挤浆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化机浆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包括螺旋挤压疏解机工段和螺旋压榨工段产生的废液。
所述废液包括在化机浆生产前置工艺的预浸渍工段或者后续工艺的筛选工段产生的废液。
所述筛渣池放置在过滤装置旁边。
脱液后的废渣排出,用作生产纤维板的原料或再磨后用作箱板纸的芯层浆或回到系统循环使用。
本发明废液回收工序将化机浆生产过程中的过滤水,包括螺旋挤压疏解机工段和螺旋压榨工段产生的废液,统一收集至废液中间池;然后把中间池的废液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废液送碱回收工序,产生的渣子收集在筛渣池中,并用脱液装置进行脱液处理,脱液处理后的废水收集进入废液中间池,脱液后的渣子排出、掺煤燃烧;由此实现周期性的废液回收及净化处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化机浆废液进行碱回收之前首先对化机浆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渣子进行脱液处理,脱液排出的废液进入废液中间池,减少了渣子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了碱回收率;
(2)对废液中间池中的废液通过净化处理提高了废液的纯度,将混杂在废液中渣子过滤掉,因而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在废液进行碱回收之前进行预处理提高了后续碱回收的效率;
(3)化机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渣子经过脱液处理也更加环保了。因而,本发明先比之前的碱回收处理工艺具有碱回收效率高、更加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化机浆碱回收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化机浆碱回收预处理方法作做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9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片膜分离器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LiV3O8微晶棒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