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指分离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9296.2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2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梅海波;赫荣国;曹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康斯泰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54 | 分类号: | A61B17/54;A61B1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运用张力-应力定力的并指分离撑开器。
背景技术
指蹼是人体手指或脚趾之间的连接部位,小儿手指或脚趾天生并指,或成人指蹼处严重烧伤或指蹼植皮术后,指蹼处很容易产生粘连的情况,影响病人手指或脚趾的活动范围及手指或脚趾的功能,也很不美观,给病人的生理和心理上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且粘连形成后,现有的方法为通过整形手术,切开粘连部分,给病人造成额外的痛苦。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本专利申请人与2010年09月03日申请了并指撑开器的专利,专利号为201020516223.0,但这种并指撑开器医生安装不方便,特别是夹板、夹座、螺栓定位夹、双针定位夹等医生需要较长的时间安装,且对医生的安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松动。另外框架的整体稳定性不够,容易给患者造成伤害,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患者误动,容易引起框架的变形,不能保证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并指分离撑开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并指分离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U型架,第二U型架,第一U型架和第二U型架相互扣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可调节宽度的封闭环,第一指骨U型架和第二指骨U型架的开口端有铰链上有铰链孔,铰链上有铰链孔,锁紧螺钉穿过导向定位套、第一U型架和第二U型架上的导向槽、和第一指骨U型架和第二指骨U型架上的铰链孔并固定,第一指骨U型架和第二指骨U型架并拢时与第一U型架和第二U型架形成的封闭环垂直,第一指骨U型架和第二指骨U型架撑开时的中心线与第一U型架和第二U型架形成的封闭环垂直,第一指骨U型架和第二指骨U型架的另一端通过上、下二个撑开调节螺杆连接,第一指骨U型架和第二指骨U型架的侧面布置有多个指骨钢针锁紧螺钉,第一指骨U型架和第二指骨U型架的上、下两端均匀分布有钢针孔,钢针穿过钢针孔并通过指骨钢针锁紧螺钉固定,第一指骨U型架和第二指骨U型架的封闭端的侧面钢针锁紧螺钉,第一指骨U型架和第二指骨U型架的封闭端的底面上布置有纵向钢针孔,钢针穿过纵向钢针孔并通过钢针锁紧螺钉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U型架和第二U型架的侧面对称布置有掌骨钢针孔,掌骨钢针穿过掌骨钢针孔,并通过布置在第一U型架和第二U型架上的掌骨钢针锁紧螺钉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第一指骨U型架和第二指骨U型架的撑开调节螺杆的一端穿过位于第一指骨U型架内的万向球,另一端穿过位于第二指骨U型架内的浮动调节螺母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位于第一指骨U型架内的万向球通过钢球固定套定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掌骨钢针锁紧螺钉、指骨钢针锁紧螺钉、钢针锁紧螺钉内有不锈钢钢丝螺套。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①整体钢性好,结构稳定可靠。②医生操作简单、手术的难度降低。③指骨、掌骨固定后定位可靠、安全,不会发生异动。④结构简单、消费材料大量减少,极大地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并指分离撑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撑开状态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第一指骨U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并指患者的X光片图。
图7为安装上本发明并指分离撑开器患者的X光片图。
图8为卸下本发明并指分离撑开器的患者图片。
图9为经手术后分离并指患者的图片。
图中11.锁紧螺钉,12.导向定位套,13.第一U型架,14.第二U型架,16.掌骨钢针锁紧螺钉,17.掌骨钢针孔,18.钢丝螺套,19.导向槽,20.掌骨钢针,21.第一指骨U型架,22.指骨钢针锁紧螺钉,24.铰链,25.铰链孔,26.钢针孔,27.第二指骨U型架,31.钢球固定套,32.撑开调节螺杆,33.万向球,35.钢针锁紧螺钉,36.钢针,37.浮动调节螺母,38.纵向钢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康斯泰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康斯泰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92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