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线方法和分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5571.3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7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魏延修;郭亚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设备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线方法和分线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的MDF(Main Distribution Frame,总配线架),其外线侧连接市话通信线缆,内线侧连接电信交换或接入设备的用户电路。在外线侧和内线侧之间通过一种双绞线1’,来实现其物理连接。目前MDF双绞线的安装都是通过人工手动进行的。其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剪下所需要合理长度的双绞线1’;
2、把双绞线两头通过人工手动分开,使两头各有一小段平行线缆11’。
3、通过打线工具,即打线刀把双绞线1’分别插入到MDF的外线侧和内线侧。
现有技术中这种通过人工对双绞线1’进行分线的方式,费时费力,尤其当设备在偏远的山区和条件恶劣的地方时,更是费时费力,作业效率低,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分线方法和分线装置,其可方便快速地将双绞线的两端分成平行的线缆,操作人员操作时省时省力,作业效率高,工作强度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一架体,于所述架体上开设可供双绞线穿设的穿线孔,于所述架体的侧壁开设二相向设置且贯通于所述穿线孔的贯孔,于所述贯孔内设置可沿所述贯孔滑动的分线构件,于所述架体外侧转动套设或滑动套设一可挤压所述分线构件以使所述分线构件向穿线孔方向滑动的滑块;
将所述双绞线穿入穿线孔,转动或滑动滑块使二个分线构件卡入双绞线之间;
将双绞线从穿线孔中抽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线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开设有用于供双绞线穿设的穿线孔,所述架体的侧壁开设有二个相向设置且贯通于所述穿线孔的贯孔,所述二个贯孔内均设置有可沿所述贯孔轴向滑动的分线构件,所述架体的外侧转动套设或滑动套设有可挤压所述分线构件以使所述分线构件向穿线孔方向滑动的滑块。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线方法和分线装置,其通过设置二可在滑块挤压下相向运动的分线构件,其只需转动或旋转滑块,便可挤压分线构件或解除对分线构件的挤压,从而可以方便地对双绞线进行分线,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将双绞线的两头分开,省时省力,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而且本发明提供的分线装置,其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运动机构,只有架体、滑块、分线构件三个零件,易于制备且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手动拆分双绞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线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线装置的装配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线装置中的架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线装置中的滑块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C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驱动孔呈长圆形的滑块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线装置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线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线装置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线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线装置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线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2~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线方法,用于将双绞线的端部分成平行的两根线缆。上述分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一架体2,于架体2上开设可供双绞线1穿设的穿线孔21,于架体2的侧壁开设二个相向设置且贯通于穿线孔21的贯孔22。本实施例中,穿线孔21轴向设置,贯孔22径向设置并贯通于穿线孔21。于贯孔22内设置可沿贯孔22滑动的分线构件4,于架体2外侧转动套设或滑动套设一可挤压分线构件4以使分线构件4向穿线孔21方向滑动的滑块3;
将双绞线1穿过穿线孔21,转动或滑动滑块3使二个分线构件4卡入双绞线1之间;
将双绞线1从穿线孔21中抽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55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