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换支架头电连接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3793.1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4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岩;彭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H01R4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0 | 代理人: | 吴宝仪 |
地址: | 51149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换 支架 连接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转换支架头电连接方法及其装置属于电连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器系统中连接灯脚元件的转换支架头电连接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器系统连接灯脚元件的电连接装置是一块Y字形铜片,分叉的一端分别有一个通孔与铜针铆接,另一端与多股线铆接,这种连接装置耗费材料,而且在生产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安全、简单、可靠的转换支架头电连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安全、简单、可靠的转换支架头电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转换支架头电连接方法是:把铜针铆接在支架头上, 铜针中心有一沿铜针纵轴方向的通孔,采用双股纯铜电线,双股纯铜电线中的其中一股铜线插入铜针中的通孔中,与铜针形成电连接,通过夹具在铜针外壁压出一个凹槽,固定铜针通孔中的铜线,使铜针与铜线之间形成有效的电接触。
本发明在铜针的一端设置有一环形凸起,在支架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凹槽,将铜针插入支架头,铜针与支架头配合,在支架头与铜针铆接时,可有效固定铜针。
转换支架头电连接装置包括铜针、电线、支架头组成,铜针铆接在支架头上, 铜针中心有一沿铜针纵轴方向的通孔,电线插入铜针的通孔中,在铜针外壁上压出凹槽。本发明的电线插入铜针的通孔中使电线与铜针形成电连接,通过在铜针外壁上压出的凹槽使铜针与电线之间形成有效的电接触。并固定电线在铜针中。
本发明的铜针的一端有一环形凸起,在支架头上有一凹槽,将铜针插入凹槽中,铜针与支架头配合,在支架头与铜针铆接时,可有效固定铜针。
本发明工艺简单,性能可靠,生产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铜针与支架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 铜针1、通孔3、环形凸起4、凹槽5、凹槽6、电线7、支架头8。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发明转换支架头电连接装置包括铜针1、电线7、支架头8组成,铜针1的一端有一环形凸起4,在支架头8上有一凹槽6,将铜针1插入凹槽6中,然后与支架头铆接牢固,铜针1中心有一沿铜针纵轴方向的通孔3,电线7插入铜针1的通孔3中,在铜针1外壁上压出凹槽。用作电接触元件的铜针1中心有一沿铜针纵轴2方向走向的通孔3,用作电连接线的双股纯铜电线7中的其中一股纯铜线插入所述铜针1中的通孔3,并与铜针1形成电连接。电线7插入用作电接触元件的铜针1以后,通过专用夹具在铜针1外壁压出一个与其纵轴方向垂直并且呈圆柱形凹槽的接触区域凹槽5使之固定电线同时又使得铜针与电线之间形成有效的电接触。
转换支架头电连接方法是:把铜针铆接在支架头上, 在铜针1的一端有一环形凸起4,在支架头8上对应的位置有一凹槽6,将铜针1插入凹槽6中,然后与支架头铆接牢固,铜针中心有一沿铜针纵轴方向的通孔,采用双股纯铜电线,双股纯铜电线中的其中一股铜线插入铜针中的通孔中,与铜针形成电连接,通过夹具在铜针外壁压出一个凹槽,固定铜针通孔中的铜线,使铜针与铜线之间形成有效的电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37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