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舌根训练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3077.3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5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卓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张伟杰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舌根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康复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舌根训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构音器官言语运动矫治器具,如中国专利《 构音器官言语运动矫治器具》(专利号:200920305690.6),其作用原理在于针对儿童发音时的器官定位,形成一套器官固定器具,由于聋儿在发音时无法得到声音的信息回馈,因此无法判断自身读音的准确度,因此器械的制作主要用于固定儿童在发特定音的时候的器官状态,让聋儿对言语的学习从听觉反馈转变成触觉反馈。概括性地描述为:让聋儿记忆发某个特定音节时候,构音器官的具体位置,通过机械记忆以及条件反射的原理,固定其发音时各个器官的具体位置,以达到构音标准的目的。
但是由于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记忆,让聋儿同触觉反馈代替听觉反馈而达到矫治其发音标准度的器械。因此,其适用的人群必须有比较强的机械记忆能力或者触觉感受能力,这是聋儿才具有的比较明显的特征。但对于其他没有比较强的机械记忆能力或者触觉感受能力的患儿,如脑瘫、唐氏综合征等先天或后天引起的言语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引起的构音问题的儿童及成人,则现有的构音器官言语运动矫治器具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舌根训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舌根训练器,包括勺柄和与勺柄连接的舌根作用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舌根作用体为作用于舌根的具有凹槽部的勺头,在勺头的顶端位置设有刺激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刺激装置为设置在顶端位置的刺激板。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刺激板上分布有凹凸纹理。
作为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凹凸纹理为三角形的纹理。
优选地,所述三角形的纹理从顶端位置往凹槽部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刺激板的厚度为5mm,所述勺头的长度为25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舌根训练器采用塑料注塑成形。
本发明提供的舌根训练器,除了聋儿这类机械记忆能力强,触觉感受能力也强的儿童外,也适合如脑瘫、唐氏综合征等先天或后天引起的言语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引起的构音问题的儿童及成人。作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图,本实施例为一种舌根训练器,器械专门训练舌根器官活动的灵活度与敏感度。训练儿童发音时舌根部位的定位能力。舌根训练器包括勺柄1和与勺柄连接的舌根作用体2,舌根作用体2为作用于舌根具有凹槽部21的勺头,在勺头的顶端位置22部分增加了刺激板23,刺激板23上分布有三角形凹凸纹理24。
勺状设计,主要是由于能让治疗师通过勺柄操作整个训练器进行精确定位;另外凹槽部的设计,可以方便使用者舌尖放置在凹槽部21处,进行卡位,治疗师通过对勺柄1的牵拉,带动舌头进行相应的感觉刺激以及发音训练。
三角形的设计主要在于精确定位仪器的位置。由于三角形的纹理是从勺头的顶端位置22往勺头的凹槽部21延伸,治疗师可以通过询问使用者舌根处对于刺激板23上凹凸纹理24的感觉,来判断仪器刺激板所处的位置,使用者感觉刺激程度越强,表示仪器的位置越偏深入,可作出适当的调整。
设计舌根接触器械表面的材质及纹路,增加了器械对于舌根器官的刺激程度,目的在于提高舌根器官对于刺激的敏感度,提高训练效率。
本发明的舌根训练器根据1岁到7岁儿童的平均尺寸数据进行制作,包括口腔的上下齿距离,舌头长度、软腭与舌面的距离等,器械的设计不会刺激到咽后壁以及悬雍垂。另外由于刺激面的特殊设计,能够通过询问使用者舌面感受来对仪器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因此使用时更舒适,也降低了呕吐等不良反应刺激的发生率。
根据大量的临床经验,包括对各类构音障碍患者的发音训练,得出了该类人群的口腔特点,刺激板23的厚度为5mm,能够防止刺激舌根时,舌中部由于条件反射拱起而引起的器械移位。这个距离也便于勺头部分伸入口腔,而不会因为厚度问题而触及上下齿及软腭。勺头长为25mm,伸入口腔后,正好适合勺头顶部的刺激板触及舌根处。同时也不会触及咽后壁及悬雍垂,防止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3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