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汽氧化井式炉的密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0111.1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8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长兴精工电炉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10 | 分类号: | F27B1/10;F16J15/06;F16J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1311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氧化 井式炉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氧化井式炉,尤其是蒸汽氧化井式炉上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普通的蒸汽氧化井式炉通常不采用密封锁圈或采用手动压紧式的密封锁圈,手动式的密封锁圈上设置有齿条及齿轮,锁紧、开启完全依赖于手动操控,产品自动化程度低、人员劳动强度大、且存在爆炸、氧化精度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蒸汽氧化井式炉的密封结构,可实现自动化控制,操控方便,密封性强,提高了人员操作安全性及炉体的密封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汽氧化井式炉的密封结构,包括炉罐以及用于封闭炉罐的炉盖,炉盖边沿设有上密封唇,炉罐顶部设有与上密封唇对应的下密封唇,上密封唇与下密封唇之间设有密封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滑动结构卡装在下密封唇外沿且能在该外沿上转动的密封锁圈、推动密封锁圈转动的动力装置;密封锁圈与上密封唇之间设有使上密封唇与下密封唇相向压紧的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由密封锁圈的转动触发锁定或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穿装在密封锁圈底部的螺栓以及设于密封锁圈内环面上的卡环,所述螺栓端部套有与下密封唇的下端面相抵的滚动销;所述下密封唇外沿设有与卡环相配的定位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分布在密封锁圈内环面上的若干锁紧块以及分布在上密封唇外沿与锁紧块交错对应的若干卡齿;所述锁紧块的下端面沿圆周方向分为引导用的倾斜面以及用于抵压卡齿的平直面。利用斜面来进行引导,使卡齿与锁紧块的锁定或解锁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6°。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密封唇与下密封唇均为法兰盘。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硅橡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动力装置来推动密封锁圈转动,通过锁紧结构的锁定或解锁来对应实现炉盖的密闭与开启,期间无需人工操作,从而提高产品的自动化程度及安全性能;炉体的密封性能也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蒸汽氧化井式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锁紧结构的解锁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本发明为一种蒸汽氧化井式炉的密封结构,包括炉罐2以及用于封闭炉罐2的炉盖1,炉盖1边沿设有上密封唇11,炉罐2顶部设有与上密封唇11对应的下密封唇21,上密封唇11与下密封唇21之间设有密封件4,还包括通过滑动结构卡装在下密封唇21外沿且能在该外沿上转动的密封锁圈3、推动密封锁圈3转动的动力装置5;密封锁圈3与上密封唇11之间设有使上密封唇11与下密封唇21相向压紧的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由密封锁圈3的转动触发锁定或解锁。
滑动结构包括穿装在密封锁圈3底部的螺栓31以及设于密封锁圈3内环面上的卡环33,所述螺栓31端部套有与下密封唇21的下端面相抵的滚动销32;所述下密封唇21外沿设有与卡环33相配的定位缺口211。
参照图4,锁紧结构包括分布在密封锁圈3内环面上的若干锁紧块30以及分布在上密封唇11外沿与锁紧块30交错对应的若干卡齿12;所述锁紧块30的下端面沿圆周方向分为引导用的倾斜面301以及用于抵压卡齿12的平直面302。利用斜面来进行引导,使卡齿12与锁紧块30的锁定或解锁更加顺畅,其中倾斜面301的倾斜角度为3°~6°,优选的为4°。
上述的上密封唇11与下密封唇21一般都采用法兰盘,密封件4为硅橡胶圈,动力装置5为气缸。
如图2所示为锁紧结构的解锁状态,这时将炉盖1升起,并将工件放入炉罐2内,在合上炉盖1;气缸推动密封锁圈3逆时针旋转,上密封唇11的卡齿12与密封锁圈3的锁紧块30相互卡合锁定,锁紧块30同时对卡齿12产生向下的作用力,使上密封唇11与下密封唇21相向压紧,从而压紧硅橡胶圈,达到密封炉罐2的目的。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长兴精工电炉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长兴精工电炉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0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海图航线设计最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LED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