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铜管材的短流程高效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0015.7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4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新;刘新华;刘雪峰;梅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F1/08 | 分类号: | C22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管 流程 高效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纯铜直管/盘管的短流程高效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纯铜管具有低温强度高、导热性好和耐腐蚀等特性。纯铜管的耐压能力是塑料管和铝塑管的几倍乃至几十倍,它可以承受当今建筑中最高的水压,并且具有杀菌效果,因此纯铜直管是最佳的供水管道,成为所有高档住宅商品房自来水管道、供热、制冷管道安装的首选。大卷重的纯铜盘管几乎全部用于制冷空调,主要作为空调器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热交换器用管。随着空调制造厂规模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提高,要求盘管的单重越大越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盘重越大,沿几千米长度上各点的性能及尺寸精度的一致性就越好,从而保证了“两器”制作过程中铜管的同一性[见:李耀群,易茵菲,现代铜盘管生产技术,P.9~10,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目前,纯铜直/盘管的主要生产方法有2种:第一种是传统的挤压生产工艺,即半连续铸锭-热挤压-冷轧管-直/盘拉,传统工艺的特点是产品质量高,但生产流程长、成材率低,而且由于受挤压工艺的限制,难以生产超大盘重的纯铜管材; 第二种是20世纪80 年代由芬兰Outokumpu公司开发的铸轧工艺,即水平连铸管坯-行星轧制-直/盘拉,与传统的挤压工艺相比,由于采用连铸方法直接制备铜管坯,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三辊行星轧制单道次的加工变形量大,因而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虽然铸轧工艺与传统的挤压工艺相比流程大幅度缩短、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但也存在管坯质量较差(如外表面橘皮、内表面褶皱、缩松、发达的径向柱状晶组织等)、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如需要对管坯内表面进行刷铣处理,外表面进行刨皮处理)、能源消耗大(如成形加工过程中需要多次温度为500℃左右的退火处理)等不足。
另外,在生产小直径(3~10mm)、薄壁(0.3~0.7mm)电缆管、阴极管等精密铜管方面,谢建新等人开发了精密铜管短流程制备加工工艺[见:谢建新,娄花芬,王自东等,铜及铜合金精密管材短流程制备工艺,中国发明专利,ZL200710065281.9,2009-06-10],其特点是采用热型连铸方法成形直径15~40mm、壁厚1~3mm的薄壁铜管,然后直接进行盘拉, 生产小直径、薄壁精密管材。与传统的挤压法相比,省去了热挤压及冷轧管工序;与水平连铸法相比,省去了铣面和行星轧制工序。因此,新工艺可以大幅度缩短流程,节约能耗,显著提高成材率,降低成本,该工艺在管坯连铸方面基于热型连铸,液-固界面被控制在铸型的出口附近,其优点是:①连铸管材的的内外表面光洁,可以达到镜面状态, 不需任何处理即可直接用于轧制、拉拔等冷加工;②沿轴向生长的连续柱状晶组织有利于后续的轴向延伸变形[张鸿,谢建新,王自东,王浩,连续定向凝固铜棒及其冷加工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机械工程材料,2004,28(2):31-33]。
同样基于热型连铸的铜管上引连铸技术[见:杨文礼等,上引连铸一拉伸生产无氧铜管的工艺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93115264.X,1993-12-11]也具有上述优点。
而采用热型连铸技术生产管坯存在的问题是:①只能实现小直径(≤Ф50mm)、薄壁(≤3mm)管材的连铸成形,且拉铸速度较慢,生产效率较低,较适合高质量精密细小管材的生产;②由于固液界面在铸型出口附近,工艺控制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拉漏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00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