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染色竹刨切集成材的软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9222.0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6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钟哲科;方崇荣;江东校;毛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东校;钟哲科 |
主分类号: | B27K5/06 | 分类号: | B27K5/06;B27K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染色 竹刨切 集成 软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染色竹刨切集成材的软化方法,属材料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竹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对竹类产品的花色、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竹材颜色单调,竹材容易开裂,竹材容易腐朽等缺陷严重制约竹子的利用,已有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许多生产厂家对竹材处理技术,如竹材染色,竹材的防开裂技术等。由于竹材的结构是各向异性的,竹材各部位的解剖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能差异特别明显,特别是竹青和竹节部位,质地坚硬,渗透性差,竹材处理技术始终是竹材高效利用的瓶颈技术之一。
刨切竹皮是先将竹片热压制成集成竹板,竹板胶合成竹方,再将竹方进行软化、刨切加工而制得的产品,其保持了竹材特有纹理和质感,可用作人造板、家具等的装饰贴面材料,该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珍贵木材资源的不足,具有很好的市场竞争力和推广应用前景。但从国内目前已有的利用染色竹条生产的刨切竹皮质量分析,还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竹材渗透性能差,竹材着色度底,造成竹材染色固色性能和颜色均匀度都较差,产品质量不稳定;(2)不同颜色染料染色工艺上的差异,导致染色竹条质量差异增加,给刨切带来一定的困难,结果产生刨切竹皮优等品率较少,竹材利用率下降,生产成本提高。刨切竹材软化是竹皮生产的关键工序之一,刨切竹材软化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合格率、产品软韧性和表面的光洁度等。本专利提出的一种染色竹刨切集成材的软化方法,采用一定量的渗透剂、固色的运用和二段法的加温工艺,将克服上述染色竹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竹材的利用率和表面质量,改善竹材视觉效果和提升竹材产品附加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科学、高效的染色竹刨切集成材的软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软化渗透剂、固色剂使用同加温加压软化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即将利用染色竹条压制成的刨切集成材浸泡含有一定量的软化渗透剂、固色剂的溶液中,所采用的软化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钾盐(氯化钾、硫酸钾和硫酸二氢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按重量比1∶1-2的比例的混合物,软化渗透剂在浸泡液中的添加比例为0.04%-0.08%。为弥补竹材染色均匀性和固色性能差的状况,在浸泡液中加入一种或几种下列含铵盐类的混合物:碳酸铵、碳酸氢铵、尿素、氯化铵,其浸泡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2-0.5%。同时,采用二段法的加温工艺,先将刨切集成材浸入加有软化渗透剂和固色剂的液体中,以每小时4-8℃加温至70-80℃,保温48-72小时,然后再以每小时4-8℃将温度逐步升高到105-110℃,蒸气压力保持在0.12-0.14Mpa之间,保温6-12小时,将上述处理后的刨切集成材逐步冷却至50-60℃时从加压炉取出,供刨切使用。
本发明具有得到的彩色竹皮着色性好、色泽鲜艳、表面光滑、软韧性佳等特点,可广泛用作建筑装饰材、各种工艺品生产、高档地板制造、高档家具制造等领域。
具体实现方式:
在竹材软化加压炉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按水重量加入分别加入0.02%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0.03%氯化钾,再在水中加入0.3%的碳酸氢铵,经搅拌,使溶质充分溶解,然后将用染色竹条压制而成的3层侧压刨切集成材放置到加压炉中,液面超过刨切集成材3厘米以上。关闭软化压力炉,并以每小时5℃的加温速度,加温至80℃,并保温48小时,然后再以每小时5℃的速度,将温度升高到105℃,蒸气压力保持在0.12,保温10小时。最后,关闭加温设备,将上述处理后的刨切集成材冷却至60℃,再将刨切集成材从加压炉中取出,供刨切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东校;钟哲科,未经江东校;钟哲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92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