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表面波的薄膜粘附性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7915.6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5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肖夏;单兴锰;孙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3 | 分类号: | G01N21/6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表面波 薄膜 粘附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薄膜与基底材料之间的粘附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薄膜与基底之间的粘附性是薄膜材料的一项重要机械特性,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寿命,因此需要发展表征薄膜粘附性的相关检测技术。对薄膜粘附性表征通常有胶带粘揭法、划痕法等多种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胶带粘揭法使用特制的胶带粘贴在薄膜表面,采用一定角度和速率将胶带揭起,观察薄膜被胶带揭起的情况,以此来判断薄膜与基底之间的粘附性。该方法是一种有损检测技术,并且只能定性的反应薄膜粘附性。划痕法的原理为采用纳米尺寸的压头以一定速率划过待测薄膜表面,同时作用在压头上的垂直压力不断增大,直到薄膜从基底剥离。薄膜从基底剥离的最小压力记为临界载荷,以此表征薄膜与基底的粘附性。该技术同样对薄膜会造成损坏,并且受到划痕速率、荷载速率、薄膜表面粗糙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只能半定量的表征薄膜的粘附性。以上方法都无法实现对薄膜粘附性的定量,无损表征,因此就需要一种可以对薄膜与基底粘附性进行快速、准确、无损表征的新型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薄膜与基底之间粘附性的无损检测方法。本发明技术适用范围广,薄膜厚度可从几十纳米到几微米,不需要对待测样片进行特别处理。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表面波的薄膜粘附性检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设表面波振动质点沿三维坐标方向x1,x2,x3的位移u1,u2,u3,薄膜与基底间的法向弹力系数和切向弹力系数分别为KT,KT,建立表征薄膜的粘附特性的弹簧假设模型,建立表面波质点位移表达式
(2)将建立表面波质点位移表达式代入如下的表面波在薄膜/基底结构中传播的边界条件,得到一个由6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B6×6C6×1=0;
1)在薄膜/基底界面处应力相等,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79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