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中隔墙施工专用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7056.0 | 申请日: | 201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钟唯敏;葛金科;邵亮;朱建华;孔祥鹏;杨继范;荣建;徐震东;钟起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40 | 分类号: | E21D11/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2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隔墙 施工 专用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提升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中隔墙施工专用机械,用于隧道内预制式中隔墙的安装。
背景技术
对于上、下行线同时运营在一个隧道中时,为解决隧道的通风、环境及逃生问题,需要于隧道内设置中隔墙使上、下行线运行于两独立空间内。相关技术的中隔墙普遍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隔墙与隧道管片利用植筋方式连接。这种设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此类中隔墙高度都较大,一般都在6m以上,而厚度较薄一般不超过500mm,采用现浇方式施工立模非常不便,施工速度也较慢;二是中隔墙与隧道管片的连接处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很难保证;三是中隔墙与隧道管片通过植筋固定,中隔墙限制了隧道管片结构的竖向变形,改变了隧道管片结构的设计受力和变形模式;四是沿隧道的中隔墙结构轴线方向,中隔墙的分段较长,通常20m左右,而隧道管片宽度在1m~1.5m之间,这样中隔墙的存在增大了相邻的隧道管片之间的连接刚度,违背了隧道管片之间柔性连接的设计初衷,对隧道的中隔墙结构的抗震不利。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新型的隧道的中隔墙结构。申请号为200910246077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预制式的中隔墙结构,该中隔墙为沿隧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隧道管片和所述中隔墙通过卡槽相连,所述卡槽固定于所述隧道管片内侧,并设有用于收容所述中隔墙上端部的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车道板和所述中隔墙通过基座相连,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车道板中心处,并设有用于收容所述中隔墙下端部的开口向上的凹槽,且中隔墙下端预留插筋以和基座固定。中隔墙之间设凹凸榫,榫间粘贴丁氰软木橡胶,外围采用弹性防火密封胶嵌缝。
此种结构便于施工,同时节省工期,但是对于安装提出了新的要求。中隔墙自重较重,平面尺寸大,构件较薄,安装高度较高。要求拼装机在圆隧道内仅能占用半幅路面作业。要求拼装机在各方向都能够进行微调作业。拼装机的自重要求尽可能轻。另外,拼装机采用电驱动,考虑到隧道线路长,低压供电产生的电压降问题,要求拼装机功率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情况下不宜超过60kw。目前尚无针对此种中隔墙结构的专用安装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隧道中隔墙施工专用机械,该隧道中隔墙施工专用机械包括履带行走装置、机械臂及机械手组件,履带式自行走、上车工作时能进行90度回转的结构,机械臂采用大小臂连杆机构来提升机械手,机械手可在各个方向进行微调。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隧道中隔墙施工专用机械,涉及一种预制件式中隔墙的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机械主要由机架、底盘及行走机构、机械手构成,其中底盘及行走机构支承固定机架,所述机架上至少安装固定有一回转平台,机械手通过机械臂铰接连接固定于所述回转平台上。
所述机械臂包括大臂和小臂,所述大臂一端铰接于所述回转平台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小臂中部铰接,所述小臂一端部与所述机械手铰接,其另一端铰接有小臂油缸,所述小臂油缸与所述大臂中部铰接,所述回转平台上铰接有一大臂油缸,所述大臂油缸与所述大臂中部铰接,所述小臂中部铰接有一翻转油缸,所述翻转油缸另一端铰接有一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机械手铰接。
所述履带行走装置包括履带总成、机架及可水平转动式设于机架上的回转平台,所述回转平台的转轴中心线距离所述履带驱动链轮中心线大致为前、后链轮的轮距的1/3。
构成所述履带总成的左右履带间的内侧间距大于用于运输所述中隔墙的运输工具的宽度。
所述机械手由具有滑杆II的夹钳装置、具有滑杆I的滑块及框架结构组成,所述框架结构与所述机械臂铰接,所述滑杆I与所述框架结构套接,所述滑杆II与所述滑块套接,所述夹钳装置还设有夹钳及夹钳油缸,用于夹持所述中隔墙。
所述框架结构上端设置有一转动油缸及垂直于框架结构的转轴,所述转轴外可转动式套装有一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机械臂上的小臂及连杆铰接,所述框架结构下端垂直分布有至少三个个平行的微调油缸,并可通过控制所述微调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顶推所述中隔墙以达到微调之效果;所述框架结构上穿设一垂直于所述微调油缸的顶出方向的孔I,所述孔内套装所述滑杆I;所述滑块可以滑杆I为轴转动,所述滑杆I可通过至少一滑杆油缸I驱动于孔I内轴向移动;所述滑块上设有与垂直于所述微调油缸的顶出方向和孔I的轴向垂直的孔II,所述孔II内套装所述滑杆II;所述夹钳装置可以滑杆II为轴转动,并可通过二滑杆油缸II驱动于孔II内轴向移动,所述夹钳及夹钳油缸设于滑杆II两端。
所述滑块两端分布延伸有同轴的圆杆,并构成所述的滑杆I,所述孔II设于所述滑块中心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70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