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温室栽培的集雨水调控施肥灌溉设施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6117.1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1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赵秋;高贤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刘英兰 |
地址: | 30019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温室 栽培 雨水 调控 施肥 灌溉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灌溉设施,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温室栽培的集雨水调控施肥灌溉设施。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短缺,不足2200m3,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时我国又是农业大国,耕地面积和灌溉制度的双重压力下使农业用水占到全国用水的60%以上,在耕地面积无法缩小的前提下,只能开发多种水资源渠道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城市居民蔬菜的巨大需求,使日光温室得到迅速发展,例如天津市,农业灌溉供水量与需水量缺口很大,本地区日光温室面积逐年加大,大水大肥漫灌方式普遍,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农业生产,加剧了地面沉降。因此充分蓄集本地区约600mm年降雨资源,经处理后用于肥料冲施和滴灌施肥、补水将是当前农业用水紧张、水肥浪费及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措施。
虽然西北干旱地区集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取得了很大进展,温室棚面集雨节水灌溉技术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得到普遍应用。但是目前尚无适合半干旱地区日光温室棚面雨水收集、处理、储存的系统或设施。为了在半干旱地区日光温室充分截留天然降雨,提高降雨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雨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蓄积雨水、井水,优化水质,同时实现节水、节肥、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养分在土壤中的均匀分布及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迫切需要该技术领域的科技人员开发设计一种适合上述地区用于日光温室棚面雨水收集、处理、储存设施,即用于温室栽培的集雨水调控施肥灌溉设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特别是有效解决上述地区存在的淡水资源短缺,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节约资源、效果显著的用于温室栽培的集雨水调控施肥灌溉设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用于温室栽培的集雨水调控施肥灌溉设施,其特征在于:该设施包括雨水收集槽、拦污井、沉淀池、砂滤池、储水池及配肥池;
所述雨水收集槽底部为坡形结构,雨水收集槽通过设有的雨水导流管与拦污井相连,拦污井内设有拦污网,拦污井与沉淀池侧壁上端的导水口联通;所述沉淀池前后依次设置设置第一沉砂室和第二沉砂室,第一沉砂室进水端设置折流板,出水端设置导流管与第二沉砂室联通,第二沉砂室末端侧壁上部设有收水堰与所述砂滤池设有的布水管联通,布水管位于砂滤池底部,布水管上部铺满石英砂,砂滤池末端侧壁上部通过设有的收水管与储水池相连;所述储水池靠近配肥池一侧设导水管,导水管上分别设置出水阀门、自来水阀门、进水阀门,且导水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导水斗,储水池内导水斗对应的一侧池底设有清淤斗,配肥池内导水斗对应的一侧池底设有集水斗,所述集水斗内设置水泵;所述沉淀池、砂滤池、储水池及配肥池均设检查口,其中配肥池的检查口兼作为配肥口。
所述雨水收集槽位于日光温室棚面底脚处,且与日光温室棚面长度相等,雨水收集槽坡度为1/1000~5/1000。
所述储水池导水管下方设有导水斗,导水管伸入导水斗内,储水池底为坡形,坡底设有清淤斗,位于储水池底最低处。
所述配肥池设有导水斗,导水管伸入导水斗内,对应导水斗的另一侧池底设有集水斗,且集水斗内设置水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一种利用收集、处理、储存温室棚面雨水进行滴灌施肥的设施,利用该设施可缓解日光温室用水资源的紧张,高效集蓄雨水、优化水源,提高水肥耦合和水肥利用效率,保证农作物持续高产,有效保持与改善生态环境。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建设投资少,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应用效果非常显著,且便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施结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拦污井和沉砂池剖面示意图;
图3是沿图1中A-A砂滤池剖面示意图;
图4是沿图1中B-B储水池剖面示意图;
图5是沿图1中A-A配肥池剖面示意图。
图中:1雨水收集槽,2拦污井,3沉淀池,4砂滤池,5储水池,6配肥池;
1-1雨水导流管;
2-1拦污网,2-2导水口,2-3检查口;
3-1第1沉砂室,3-2第2沉砂室,3-3折流板,3-4导流管,3-5收水堰;3-6检查口;3-7检查口;
4-1布水管,4-2石英砂,4-3收水管,4-4检查口;
5-1清淤斗,5-2导水斗1,5-3导水管,5-4出水阀门,5-5自来水阀门,5-6检查口;
6-1进水阀门,6-2导水斗2,6-3集水斗,6-4水泵,6-5检查口(配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6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体防火保温板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组装碘化铯电磁量能器探测阵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