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计量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5080.0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0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何雪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新虞仪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23/18 | 分类号: | G01G23/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计量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计量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重工钢材领域的电子计量显示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用于重工钢材领域的计量器具有:连铸大包转台称、电子容器秤、动(静)态电子轨道秤、行车电子秤、地中和地上电子秤等系列。
现代的计量器具都已趋向智能化,连铸大包转台称是连铸机的配套设备,主要用于对浇钢过程中钢水重量变化全过程称量,是一种性能稳定的称量设备,目前在各钢厂连铸机上的使用很普遍。电子容器秤具有同时计量功能和提供输入、输出量和结存量等物料周转重量信息数据,并可与计算机联网,实现程序控制。电子轨道称是一种快捷、方便的计量工具,适用于钢厂的直接贸易计量。行车电子秤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多种吊运作业中的称量环节,可实现货物直接交付,加速进仓盘货,节省大量的时间,也可与计算机联网,进行作业的程序控制。在冶金行业中用于钢水计量,可以提高钢水收得率,也为物料计量管理提供一种快捷方便的计量手段。
上述几项计量器具都需要通过显示器将最终称重的数据信息显示出来,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掌握重要数据,承载这一重要数据的终端显示器根据工作场合的不同,形状大小或显示方式也各有不同,但是共同的特点是通用性不强,只能根据具体的计量器具使用的场合来选择单接口显示器。另外因工作环境不同,如温度差异、数据传输距离等因素,使用统一的单接口显示器寿命短,安装和更换的通信接口频繁,操作也不方便,接收的信号不稳定,会出现模糊不清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电子计量显示器接口单一,接收的信号不稳定,显示的计量数据出现模糊不清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接口,大屏幕的电子计量显示器。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计量显示器,包括显示屏和显示器壳体,所述显示器壳体上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显示器壳体内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上连接转换处理装置,所述输入接口对接电路板上的转换处理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壳体内的输入接口为八个不同类型的输入接口。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为集成电路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壳体上的八个不同类型的输入接口与电路板上的转换处理装置对接。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为12英寸。
本发明电子计量显示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解决了因工作环境不同、温度差异和数据传输距离等因素带来的单接口显示器传输信号差,安装和更换通讯接口频繁。扩大了数据传输距离,提高了信号传输能力和显示的清晰度,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子计量显示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子计量显示器的后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显示屏;2、显示器壳体;3、电路板;4、转换处理装置;5、输入接口;6、输出接口;7、料仓;8、料斗;9、传感器;10、测量仪;11、计算机;12、显示控制箱;13、打印机;14、数字;15、文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介绍的一种电子计量显示器,包括显示屏1、显示器壳体2、输入接口5和输出接口6。显示器壳体2上分别开设有八个输入接口5和一输出接口6。显示器壳体1内安装有电路板3,电路板3上连接转换处理装置4,转换处理装置4对接显示器壳体1内的八个输入接口5,八个输入接口5分别为RS232、RS485、RS422、TTL、USB、CAN、TCP和IP接口。输入接口5通过电路板3上的转换处理装置4将不同的信号输送给显示屏1,从而把信息显示在显示屏1上,显示屏1的尺寸为12英寸,显示屏1的显示状态为数字14和文字15共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新虞仪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新虞仪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5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