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1950.7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0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塚祐一;铃木克典;松本洋;中井贤治;川崎龍彦;高桥宏文;小野寺庆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 | 分类号: | H01M10/05;H01M10/4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高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在以锂二次电池等为代表的圆筒形二次电池中,把形成了正极混合物的正极电极和形成了负极混合物的负极电极隔着隔离片卷绕在轴芯的周围,构成电极组。在正极薄片的两面上形成正极混合物,正极薄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缘部成为未形成正极混合物的正极混合物未处理部。
在正极混合物未处理部处,由于把正极电极焊接到正极集电部件上,通常通过加压等把称为小片(tab)的正极引线与正极薄片形成为一体。在负极电极侧也同样地,在负极薄片的两面上形成负极混合物,在负极薄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缘部设置的负极混合物未处理部处,通过加压等把焊接到负极集电部件上的负极引线与负极薄片形成为一体。
电极组中的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有时会因为例如在加压形成正极引线或负极引线时产生的毛刺等扎破隔离片而短路。如果像这样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斑斑点点地短路,则导致得不到必需的电压等、电池性能下降。
因此,已知有把相邻的隔离片折回而覆盖易产生毛刺的正极薄片中的设置了正极引线的长度方向的一个侧边和相反侧的侧边的结构。如果这样做,则不用担心毛刺等扎破两片隔离片,可以防止内部短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4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把电极组收存到电池容器内,向电池容器内注入电解液之后也会发生内部短路。该现象的细节在后面描述,简单地说,是由于这样的现象造成的,即,由于混入电解液中的异物而导致从正极电极侧产生离子,浸透隔离片而在负极电极上生长即在负极电极上析出而堆积。其结果,因在负极电极上产生的堆积物而发生正极和负极的内部短路。
在上述的现有文献记载的发明中,未解决因该现象发生的内部短路。
(用来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把包含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电极组以及电解液从外部密封并收存在电池容器内,其特征在于:捕集混入电池容器内的异物的粘接层以使其至少一部分能够接触电解液地露出的方式被收存。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可以用粘接层捕集混入电池容器内的异物。由此,可以防止成为发生内部短路的原因的异物从正极电极和隔离片之间浸入。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圆筒形二次电池的放大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圆筒形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3示出图1的电极组的细节,是切断了一部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5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6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0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7的方形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圆筒形二次电池;2:电池罐;3:盖;4:电池容器;5:非水电解液;10:电极组;11:正极电极;12:负极电极;20:发电单元;21:负极集电部件;27:正极集电部件;29:异物;30:盖单元;34:绝缘板;35:连接板;37:膜片;43:垫圈;45:连接部件;51、51a、51b:粘接带;52:基底膜:53:粘接层;60:卷绕电极组;71:绝缘袋;100:方形二次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二次电池的结构】
下面,以锂离子圆筒形二次电池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二次电池。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圆筒形二次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圆筒形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圆筒形二次电池1具有例如外形40mmφ、高度100mm的尺寸。该圆筒形二次电池1中,在电池容器4的内部,收存有以下将说明的发电用的各构成部件,注入有非水电解液5,该电池容器4由上部被开口的有底圆筒形的电池罐2以及把电池罐2的上部封口的帽型的盖3构成。
在有底圆筒形的电池罐2中,在其开口侧即上端部侧形成向电池罐2的内侧突出的沟2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19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弯机下模位置调节驱动机构
- 下一篇:血糖测试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