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杉木组织培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5928.6 | 申请日: | 201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6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林思祖;丁国昌;张艳;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4 | 分类号: | C12N5/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杉木 组织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杉木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丰产树种,具有速生、丰产、材性好、用途广等优良特性,在我国人工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杉木是异花授粉树种,用种子繁殖,个体分化大,难以保持杉木母体的性状;而采用常规的扦插、压条或嫁接等无性繁殖方法,繁育速度慢,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组织培养方法是一种快速无性繁殖技术,选择杉木优良无性系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既可以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又可以有效节约生产成本。然而传统的组培过程中繁杂的技术环节,都是围绕防止污染而制定的,控制污染成了组培中的首要技术,是目前杉木组培苗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组培过程中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培养基的污染,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为细菌、真菌提供了适宜的滋生场所。因此,只要将培养基改造成即保证植物组织正常生长,又具有杀菌、抗菌功能的培养基,菌类一旦失去滋生场所,就不会对组培过程造成危害。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是指在抑菌剂的作用下,使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严格无菌操作环境,不需要高压灭菌和超净工作台,在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从根本上简化组培环节,降低组培成本,达到真正的工厂化要求。本发明将开放式组织培养的方式应用到杉木上,旨在探索并建立一种“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模式,从根本上简化杉木组培环节,降低组培成本,使杉木组织培养真正应用于生产,服务于农业,为实现组培产业化开辟一条新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杉木组织培养方法,采用开放式组织培养的方式,从根本上简化杉木组培环节,降低组培成本,使杉木组织培养真正应用于生产。
本发明的杉木组织培养方法,采用开放式组织培养。
所述开放式组织培养采用的抑菌剂为菌杀保果、代森锰锌和次氯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抑菌剂为菌杀保果、代森锰锌和次氯酸钠的混合,组成为60~80mg.L-1代森锰锌+60~65 mg.L-1菌杀保果+3~7 mg.L-1次氯酸钠。
所述抑菌剂为菌杀保果、代森锰锌和次氯酸钠的混合,组成为62.5mg.L-1~78.13 mg.L-1代森锰锌+60-65 mg.L-1菌杀保果+3-7 mg.L-1次氯酸钠。
在开放条件下配制培养基,加入抑菌剂,不经过高压灭菌,待培养基凝固后,即可接种。
本文明的方法,在不影响组培效果的同时,能够将污染率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在抑菌剂的作用下,使杉木组织培养脱离严格无菌的操作环境,在自然、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从根本上简化组培环节,降低组培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在开放条件配制培养基,加入抑菌剂,但不经过高压。待培养基凝固后,即可接种。
在杉木的开放式组培过程中,在加有抑菌剂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组培苗的株高、鲜重、干重、生根数、根长、叶绿素荧光参数为衡量指标,进一步评价杉木开放式组培方法,得到如下结论:
(1)直接从商店购回代森锰锌、菌杀保果和次氯酸钠分别配制成所需的浓度的水溶液。62.5mg.L-1~78.13 mg.L-1代森锰锌+60~80 mg.L-1菌杀保果+3~6 mg.L-1次氯酸钠一种或组合,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组合的污染率仅为3.4%(见表1),最大污染率不超过7%。
(2)与经过严格高压后的培养基,接种杉木苗的对照相比(见表2),在相同的培养室内,其污染率相当,但是没有加入抑菌剂的培养基,接种杉木苗后,其污染率则达到了76.7%。同时,该抑菌剂对杉木组培苗生长、叶绿素的合成、苗木光合作用的能力影响很小,其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表1 开放式条件下接苗的污染情况统计
表2 不同试验抑菌剂组合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5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