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量子点荧光铜离子浓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3650.0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9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曾新华;石怀文;郑守国;张忠平;李淼;任玉刚;朱泽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吴娜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量子 荧光 离子 浓度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便携式量子点荧光铜离子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激光器发出激光的一侧设置比色皿,比色皿位于激光器和反射镜之间,比色皿下方设置滤光片,滤光片下方设置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通过放大器与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量子点荧光铜离子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电探测器采用PIN光电二极管,所述的放大器由前级放大器和滤波放大器组成,PIN光电二极管与前级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前级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滤波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微处理器采用S3C2440芯片,滤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S3C2440芯片的A/D转换单元相连,S3C2440芯片的I/O口与显示屏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量子点荧光铜离子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屏为LCD显示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量子点荧光铜离子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级放大器采用MAX4488放大器,所述的滤波放大器采用OPO7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量子点荧光铜离子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器和反射镜分别位于比色皿的左右两侧,比色皿放置在滤光片上,滤光片向下设置聚光镜,聚光镜向下设置光电探测器,激光器、比色皿和反射镜位于同一水平中心轴线上,所述的比色皿、滤光片、聚光镜和光电探测器位于同一竖直中心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量子点荧光铜离子浓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
(1)打开激光光源,向比色皿中加入定量的水,微处理器自动读取输出数值作为调零数值;
(2)冲洗比色皿后,向比色皿中加入定量的水以及定量的量子点溶液,显示屏显示荧光信号的数值D1,并自动保存该数值;
(3)再向比色皿中加入定量的待检测铜离子溶液,微处理器自动读取保存加入铜离子溶液后的荧光信号的数值D2;
(4)微处理器将保存的两数值之差,即D1-D2,对照待检测铜离子标准变化曲线,计算出待检测铜离子的浓度,显示器显示该浓度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量子点荧光铜离子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波长为405nm紫色激光作为激发光源,打开激光光源,等待十分钟让激光器输出的激光功率稳定;向比色皿中加入2000ul的水,微处理器自动读取输出数值作为调零数值,约为0.932V左右;冲洗比色皿后,向比色皿中加入1600ul的水和300ul的量子点溶液碲化镉,混合均匀后等待5分钟,显示屏显示荧光信号的数值D1,并自动保存数值;再向比色皿中加入100ul的Cu离子溶液,混合均匀后等待五分钟,微处理器自动读取保存加入金属后的荧光信号的数值D2;微处理器最后根据保存的两数值之差,即D1-D2,对照Cu离子标准变化曲线计算出本次加入的Cu离子的浓度,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浓度数值,检测出Cu离子浓度的范围为1ppb~10pp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量子点荧光铜离子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波长为532nm的绿色激光作为激发光源,打开激光光源,等待十分钟让激光器输出激光功率稳定;比色皿中加入2000ul的水,微处理器自动读取输出数值作为调零数值,约为0.755V左右;冲洗比色皿后向比色皿中加入1600ul的水和300ul的量子点溶液碲化镉,混合均匀后等待5分钟,显示屏显示荧光信号的数值D1,并自动保存数值;再向比色皿中加入100ul的Cu离子溶液,混合均匀后等待五分钟,微处理器自动读取保存加入金属后的荧光信号的数值D2;微处理器最后根据保存的两数值之差,即D1-D2,对照Cu离子标准变化曲线计算出本次操作加入的Cu离子浓度,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浓度数值,检测出Cu离子浓度的范围为10ppb~10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36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发光二极管
- 下一篇:一种高Mo含量的镍基合金试样溶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