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料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2777.0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3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于嗣东;贾庆远;郑建华;叶保卫;娄卫江;刘运平;路培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平能化集团开封炭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500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料加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传统炭素制品生产领域的干料加热器,本发明也可 应用于其他行业的适用场合。
技术背景
传统炭素制品如石墨电极、预焙阳极等一般采用焦炭为骨料、煤沥青为粘结剂,部分产品还加入少量 添加剂如氧化铁粉等,经过混捏、压型、焙烧、浸渍、石墨化等生产工序最终形成产品。焦炭与沥青的混 捏效果是影响制品最终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混捏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混捏温度与混捏时间,根据所生产 的产品种类及所使用沥青性能的不同,混捏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40~180℃之间,混捏时间根据设备的不同 差别较大。习惯上将混捏前各种粒级的焦炭及添加剂统称为干料,煤沥青则因其在高温下呈液态而称为油 料。为了加快生产节奏,提高混捏质量,需要将干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下再与沥青进行混捏。现有的干料加 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单独的干料加热装置如干料预热螺旋对干料进行加热,系统先对螺旋进行加热, 再通过干料预热螺旋将热量传导给干料,干料达到一定温度后输送到混捏锅进行干混及湿混,这种方式需 要首先对干料预热螺旋加热,造成能源的浪费,粉尘及烟气问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另一种是将干料直接 输送到混捏锅进行干混,通过延长干混时间使干料温度上升,这要求混捏锅自身必须具备加热功能,较长 时间的干混将会造成混捏锅的铰刀破坏干料中的大颗粒的现象从而改变了原始的粒度配方,使产品的最终 性能偏离人们的预期。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温度控制不精确,造成不同批次间的糊料质量出现差别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地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精确、能源利用率高、加热速度快且不会 破坏干料粒级配方的干料加热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地,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料加热器,由顶盖(5)、腔体(11)、下料口(2)、排料门(10)、电极板(7)、通风管道(1)、 烟气管道(4)、红外测温仪(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下料口(2)设置在顶盖(5)的中心位置,下料口 (2)旁设有红外测温仪(3),顶盖(5)与腔壁(6)相连,电极板(7)固定在腔壁(6)的内表面,腔 体(11)底部设有排料门(10),通风管道(1)与烟气管道(4)通过顶盖(5)与腔体(11)相通。
所述的腔壁(6)外层为钢材结构,内衬为绝缘隔热材料。
所述的电极板(7)数量为2个,在腔壁(6)内表面对称分布,电极板之间通过导线(9)与加热电 源(8)连接。
所述的通风管道(1)连接除尘装置,烟气管道(4)连接烟气净化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计算机控制加热并通过红外测温仪校正加热温度,温度控制精确;
通过干料电阻直接加热,减少无效,能源利用率高;
缩短混捏时间,加快生产节奏;
全自动操作,工人劳动强度降低;
无粉尘及污染物排放,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干料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参考数字列表:
1-通风管道
2-下料口
3-红外测温仪
4-烟气管道
5-顶盖
6-腔壁
7-电极板
8-加热电源
9-导线
10-排料门
11-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出一种一种用于炭素行业对的干料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料加热器,由顶盖(5)、腔 体(11)、下料口(2)、排料门(10)、电极板(7)、通风管道(1)、烟气管道(4)、红外测温仪(3)等 组成,其特征在于下料口(2)设置在顶盖(5)的中心位置,下料口(2)旁设有红外测温仪(3),顶盖 (5)与腔壁(6)与相连,电极板固定在腔壁(7)的内表面,腔体(11)底部设有排料门(10),通风管 道(1)、烟气管道(4)通过顶盖(5)与腔体(11)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平能化集团开封炭素有限公司,未经中平能化集团开封炭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27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