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2575.6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7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秦升益;贾屹海;陈梅娟;郭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03 | 分类号: | B01D29/03;B01D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小莲;王凤桐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力 自动 冲洗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反冲洗过滤装置由于其可以反冲洗过滤层,避免了频繁人为清理或更换过滤层,满足了设备连续运行的需要,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是通过重力作用实现过滤层的反冲洗,节省了外力的补充,从而节约了能源的消耗,因此目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用作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的滤料主要有纤维滤料、颗粒状滤料和生物膜滤料等。纤维滤料有纤维束和纤维球两种形式,纤维束两端固定,被束缚的两端有部分纤维无法清洗干净,造成滤层快速衰竭,很快就需要停产更换滤层,纤维球由于反冲洗时清洗水无法透过绑扎处,容易形成泥心长菌导致结球,最后不得不短期更换滤层,而且一旦中心绑扎处松动,就会掉毛直至全部散落,纤维就会随水进入滤出端,严重影响过滤质量;生物膜滤料虽然过滤精度高,但滤料成本高,不适用于一般生活污水和轻污染水源的过滤;颗粒状滤料有硅砂、白煤和矿石等,硅砂由于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因此被普遍采用,采用硅砂做滤料时,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将硅砂自然堆放在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中形成砂层作为过滤层,由于自然堆放的硅砂为松散结构,因此只有堆积一定厚度才能起到过滤作用,因此砂层在反冲洗时不易被冲洗干净,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砂层污染堵塞,通水量减少,需要将硅砂移出,进行人为清理或更换,而且散砂在过滤时砂层表面容易因水而松散,影响过滤质量,且反冲洗时漏砂现象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的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将硅砂和/或覆膜硅砂通过粘结剂固化成型作为过滤层并控制过滤层的厚度为2-5mm,既可避免反冲洗时产生漏砂现象,又可保证过滤层易于在反冲洗过程中被冲洗干净,避免过滤层堵塞,达到长时间使用的目的,且过滤效果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包括腔体和位于腔体内并将腔体分成上下两空间的过滤板,所述腔体具有进水口、排泥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排泥口位于所述过滤板的下方,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过滤板的上方,所述过滤板包括通过粘结剂将硅砂和/或覆膜硅砂粘结固化而成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2-5mm。
优选地,所述过滤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过滤层上方且与所述过滤层贴合的用于支撑所述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且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孔径和孔隙率分别大于所述过滤层的孔径和孔隙率。
本发明提供的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由于过滤层的厚度为2-5mm且过滤层为通过粘结剂将硅砂和/或覆膜硅砂粘结固化而成,因此易于在反冲洗过程中被冲洗干净,避免过滤层堵塞,可长时间使用;过滤层的厚度为2-5mm,相对于采用散砂自然堆放形成的过滤层,大大节省了硅砂的用量;
本发明的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的过滤层通过粘结剂将硅砂和/或覆膜硅砂粘结固化而成,避免了过滤时过滤层表面因水而松散,提高了过滤质量;同时避免了反冲洗时产生漏砂现象;本发明的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优选还包括孔径和孔隙率分别大于过滤层孔径和孔隙率的透水性支撑体层,可加固过滤层,避免过滤层在大水流冲击下受损,延长过滤层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提供的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微污染水源的污水处理领域。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排泥口;2进水口;3出水口;4过滤层;5透水性支撑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重力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包括腔体和位于腔体内并将腔体分成上下两空间的过滤板,腔体具有排泥口1、进水口2、出水口3,排泥口1和进水口2位于过滤板的下方,出水口3位于过滤板的上方,过滤板包括通过粘结剂将硅砂和/或覆膜硅砂粘结固化而成的过滤层4,所述过滤层4的厚度为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25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