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鱿鱼钓钩针束自动装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2328.6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5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龚雅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雅萍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景丰强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鱿鱼 钩针 自动 装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鱿鱼钓钩针束的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鱿鱼钓钩通常包括夜里能发荧光的塑料管及位于塑料管端部的钓钩,钓钩倒钩状,多个钓钩呈环形并纵向多台布置,每台上钓钩数目10~20枚,为防止在海水里生锈,一般采用不锈钢来制作钓钩,夜里塑料管能反射船光或夜里自动发光对鱿鱼其诱捕作用,钓钩多台设置,上钩效果好,能提高产量。类似的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97212766.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鱿鱼钩》(授权公告号CN2288583Y)。
在生产鱿鱼钓钩时,如图12和图13所示,一般先要将多个针10围成一圈,然后将一铁圈9套入形成一针束100,再将针束中的针10加工弯折成台状,目前,针10和铁圈9的装配都是通过手动装配而成,存在装配效率低、均一性差,装配不牢等不足,而且,针10极易扎伤装配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装配快捷的鱿鱼钓钩针束自动装配定位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操作安全、不易扎伤的鱿鱼钓钩针束自动装配定位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鱿鱼钓钩针束自动装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盘,中空具有一纵向通道,围绕该纵向通道分布有多个下料通道,每个下料通道自上而下向前述的纵向通道倾斜,对应每个下料通道均连接有一下料轨道,并且,每个下料轨道上均间隔布置有第一拦料气缸和第二拦料气缸,前述的第一拦料气缸和第二拦料气缸分别具有能阻断下料轨道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定位上模,设于前述定位盘底面并具有一与前述纵向通道正对的上出料口,
定位下模,位于前述定位上模下方,具有一纵向设置的下出料口;
执行气缸,具有一动力输出端,而前述的定位上模设于该动力输出端上并能随动力输出端相对定位下模水平来回移动;以及
顶杆气缸,设置于前述定位下模下方,具有一能纵向来回移动并能磁吸针进而使针定位的磁性顶杆,该磁性顶杆能依次贯穿通过前述的定位下模和定位上模进而进入前述定位盘的纵向通道内。
为使铁圈能自动冲下,加快自动装配过程,所述的定位盘上方正对磁性顶杆的位置具有一能将铁圈冲压下来的冲头。
进一步,所述的下料轨道与水平面呈83°。
所述的定位下模设有一用于限制定位上模继续移动的定位块。可以是定位上模准确到位,完成冲压和出料。
为使执行气缸与其他动作能连贯,所述执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为一执行活塞,该执行活塞上设有一磁环,对应地,所述的执行气缸外壁设有一与前述磁环连锁的磁性开关。
所述的下料轨道上方均连接有能使针有序排列的振动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本发明后,进料、定位、出料均实现自动化,方便快捷,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效率提高,同时,针准确定位,无需人工调整,所以工作人员被扎伤的可能性也降低,同时产品的均一性佳,整体质量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冲压完成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上模移动后针束出料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定位上模的放大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1中定位下模的放大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图1中定位盘的放大俯视图。
图9为图1中定位块的放大图。
图10为图9中定位块的侧视图。
图11为第一拦料气缸和第二拦料气缸工作原理图。
图12为针束装配前的分解图。
图13为装配后的针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鱿鱼钓钩针束自动装配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盘1、定位上模4、定位下模5、执行气缸8、顶杆气缸6及冲头7。
定位盘1中空具有一纵向通道12,围绕该纵向通道12分布有多个下料通道11,每个下料通道11自上而下向纵向通道12倾斜,对应每个下料通道11均连接有一下料轨道2,下料轨道2上方均连接有能使针10有序排列的振动盘21。每个下料轨道2上均间隔布置有第一拦料气缸31和第二拦料气缸32,第一拦料气缸31和第二拦料气缸32分别具有能阻断下料轨道2的第一输出端311和第二输出端3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雅萍,未经龚雅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2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升降带居中夹紧机构的滚筒输送机
- 下一篇:相变增韧陶瓷材料及其瓷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