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盐碱地土壤的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1241.7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6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学麒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罗玉荣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盐碱地 土壤 营养 基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土壤的改良,具体是一种改良盐碱地土壤的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全球盐碱地面积超过9亿公顷。我国的各类盐碱土地达1亿公顷,盐渍土是我国重要土地资源的一部分,荒地资源中盐渍土占有很大比例。目前,盐碱土的治理技术主要是通过淋洗降低盐、碱成分,客土栽培、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营养成分,通过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的PH值、保水值、溶气值,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增加土壤生物活性,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力、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常用的石膏在PH值高的土壤中的溶解性差、投入高。有机酸混合物成本高、效果短暂。使用泥炭、农家肥容易分解但作用时间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改善盐碱土壤环境达到增肥、养土,保水透气能力高的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盐碱地土壤营养基质,它由下述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组成,
植物纤维40-70%、生物质焦5-10%、苔藓植物5-10%、沼渣10-25%、蚯蚓粪9-14%、有益微生物菌群1%。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重量百分比制备有机质混合料;
(2)取有机质混合料,按100~150公斤混合料加1公斤20%红糖水的比例,加入红糖水拌匀;
(3)在40~50℃堆沤15~25天;
(4)在发酵腐熟料中按100︰10~15的比例加入蚯蚓粪,混匀即成。
所述植物纤维为农林业废弃有机物,具体为:木屑、树叶、树皮、稻草、玉米杆、高粱杆、水葫芦、杂草等加工粉碎的物料。
所述生物质焦是指有机物质在高温(约900度),无氧条件下分解而成的一种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碳。其表面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能够让大量微生物在其表面蜂窝状间隙里繁衍,进而提高土地肥力,增强土地活力。
所述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为光合菌、嗜酸乳杆菌、芽孢菌、酵母菌、钾细菌、磷细菌、放线菌组成。
本营养基质的使用是覆盖在盐碱地经施用改良介质后的土壤表层上,覆盖厚度为5~10cm。
本营养基质经田间试验表明,能改善盐碱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力,试验效果见表一:
表一:施用营养基质土壤含量测试表
本发明盐碱地土壤营养基质,主要成分为植物纤维、苔藓植物、生物质焦、有益微生物菌群、沼渣和蚯蚓粪。植物纤维和苔藓植物、沼渣、微生物菌群经发酵后,产生大量的有机质。而植物纤维和苔藓植物、生物质焦本身的结构特征可给有益微生物菌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些微生物的迅速繁衍和对有机物的分解,又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养料。同时蚯蚓粪作为高效的有机肥料,它将有机——微生物——生长因子合理结合起来,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达到增肥、抗病、养土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改良盐碱地的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下述配方重量百分比制备有机质混合料:植物纤维50%、生物质焦10%、苔藓植物9%、沼渣20%、蚯蚓粪10%、有益微生物菌群1%;其中有益微生物菌群中含光合菌0.3%、嗜酸乳杆菌0.39%、芽孢菌0.06%、酵母菌0.08%、钾细菌0.05%、磷细菌0.05%、放线菌0.07%;
(2)取有机质混合料,按100~150公斤混合料加1公斤20%红糖水的比例,加入红糖水拌匀;
(3)在40~50℃堆沤15~25天;
(4)在发酵腐熟料中按100︰10~15的比例加入蚯蚓粪,混匀即成。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进行,不同的是:按下述配方重量百分比制备有机质混合料:植物纤维65%、生物质焦5%、苔藓植物5%、沼渣10%、蚯蚓粪14%、有益微生物菌群1%。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的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进行,不同的是:按下述配方重量百分比制备有机质混合料:植物纤维58%、生物质焦8%、苔藓植物7%、沼渣14%、蚯蚓粪12%、有益微生物菌群1%。
本发明提供的盐碱地土壤营养基质在经初步改良的土壤上覆盖5~10公分,并每平方米投放20条活体蚯蚓后,便可进行耕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学麒,未经李学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12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